收藏 手機看

        分享

        祛濕氣艾灸哪個部位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張章 副主任醫師
        艾灸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中醫外治法包括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等。濕氣是俗稱,一般在專業當中稱之為濕。濕或者濕氣的產生,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不能把水濕代謝出去,所以停留在身體之內。艾灸的主要作用溫中理氣、健脾和胃,艾灸本身就有化濕的作用。艾灸化濕比較好的部位,一般來說,所有健脾和胃的穴位對化濕都是有幫助的,比如腹部的穴位,中脘、氣海、關元、天樞、大橫,這些穴位都有助于健脾化濕,還有像足三里、陰陵泉也有相同的作用。艾灸本身化濕效果就明顯,再加上專有的穴位,化濕的效果還是不錯。只不過這種化濕不會一次、兩次就顯效,需要做上一段時間,一定要有耐心。艾灸每周2-3次就夠了,每次艾灸的時間20-30分鐘,這樣的頻率就足夠一般的情況下的健脾和胃、化濕。
        相關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如皋市| 崇左市| 西乌珠穆沁旗| 河东区| 天津市| 工布江达县| 日照市| 长海县| 博爱县| 波密县| 偏关县| 漳浦县| 贞丰县| 景宁| 澳门| 于都县| 云浮市| 德钦县| 保靖县| 浮梁县| 望奎县| 大厂| 保康县| 安阳市| 扬中市| 阿克| 丘北县| 东源县| 永新县| 望都县| 子洲县| 隆德县| 滨州市| 都安| 阳曲县| 宜昌市| 梅州市| 遵义县| 喜德县|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