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醫務工作者認為不被尊重

          發布時間:2015-01-07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2014年12月27日,廣州中山大學發布調研報告稱,近八成醫務工作者認為,自己的職業不被尊重,其中更有超過一半的人感到非常不被尊重。同時,80.5%的醫務工作者給自己的評價是“合格或比較合格”,七成人工作繁重,沒有自己的時間。

        通過數據,我們不難看出中國醫生“吃力不討好”式的尷尬。一方面,醫生不受尊重,這在中國早已不是什么新聞。尤其隨著國內醫療環境惡化,醫生“圣手觀音”、“白衣天使”的社會形象,似乎越來越多地被“白眼狼”、“開藥機器”等取代。傷醫事件發生時,竟有不少網友高呼“該殺”。另一方面,中國醫生為多看一名患者,不喝水、不上廁所,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甚至猝死的也不少見。但遺憾的是,這種忙碌和付出,并沒贏得民眾的理解和尊重。

        在多數國家,醫生都是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的“代名詞”。在歐美,醫生、法官和律師是最受人尊敬的三個行業,也是薪資最高的前三名。我們深究中國醫生形象不佳、社會地位不高的原因,不難發現,多數時候,問題出在醫生之外。

        以中山大學此次公布的另一項數據為例,國內公立醫院醫生平均薪酬雖是社會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但“灰色收入”普遍,與“創收”掛鉤的獎金比例最高能占到全部工資的70%~80%。且不說現代社會以金錢多寡論成敗,就巨大的生活壓力而言,醫生為了體面的生活,其診療行為無疑會被這種薪酬結構裹挾:為掙獎金,多開藥和檢查單。醫生看病變得不再純粹,在“治病救人”之余,不得不想著“創收”。而在醫生“創收之舉”背后,則是我國醫療投入長期不足、醫療保障力度不夠、醫學教育浮躁等問題。只不過,這些制度障礙在醫患關系中,被患者統統“轉嫁”到醫生身上。

        醫生在中國已是高危職業,當他們不受待見時,最直接的影響便體現在門診上:患者見到醫生,首先想到的是“醫生收紅包、開大處方”等,信任無從談起;醫生看到患者,心里裝著的是“他不信任我,還可能起訴我”,難以全力以赴。醫生的工作積極性、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必然下降,為此“埋單”的是患者,是醫生,也是醫學的未來。

        要想提高醫生的職業地位,最重要的是讓醫生成為一份純粹的職業,他們只需做一件事:解決病痛。而要達到這點,則需要體制的良性運轉,需要醫生的嚴格自律,也需要民眾心懷信任和理解。

            精彩必讀
            餐館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給食品安全帶來潛在...
            近日,廣州地區一家醫院成功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
            據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晨介紹,天壇醫院建于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利川市| 玉田县| 肃宁县| 民乐县| 绵阳市| 阿巴嘎旗| 湛江市| 嘉义县| 卢湾区| 乐平市| 澄迈县| 拉萨市| 河北省| 军事| 河西区| 东宁县| 高雄县| 余庆县| 黔西县| 揭东县| 抚州市| 林甸县| 万全县| 康定县| 绥芬河市| 上虞市| 灌云县| 河东区| 潮州市| 新源县| 汨罗市| 卓尼县| 乳山市| 弥渡县| 康保县| 濉溪县| 林芝县| 洛隆县| 陇南市|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