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和中國食品安全輿情研究中心日前在京聯合發布《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4)》。
報告顯示,“總體穩定,正在向好”是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面。2013年,對蔬菜中甲胺磷、樂果等農藥殘留例行監測結果顯示,檢測合格率為96.6%,自2008年以來,連續6年保持在96.0%以上。畜牧產品方面,自2009年以來,畜產品獸藥殘留抽檢合格率和生豬瘦肉精污染物抽檢持續保持99%以上。水產品方面,2013年全國水產品監測結果顯示,檢測合格率為94.4%,但較2012年下降了2.5個百分點,是2008年以來的最低值,也是2013年5大類農產品合格率的最低值。
同時報告發現,進口食品不合格的批次和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09年,我國進口食品的不合格批次為1543批次,2010年和2011年分別增長到1753批次和1818批次,2012年的不合格批次達到近年來的峰值,為2499批次,2013年共有2164批次的進口不合格食品因各種原因被拒絕入境。2013年我國進口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前十位來源地分別是中國臺灣(380批次,17.56%)、法國(215批次,9.94%)、美國(175批次,8.09%)、馬來西亞(148批次,6.84%)、德國(125批次,5.78%)、泰國(103批次,4.76%)、意大利(100批次,4.62%)、韓國(97批次,4.48%)、新西蘭(84批次,3.88%)、西班牙(66批次,3.05%)。上述10個國家和地區不合格進口食品合計為1493批次,占全部不合格2164批次的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