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中院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惠州兩級法院共受理銷售假藥犯罪案件29件35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38.5%和29.63%,銷售假藥犯罪案件呈增長、多發態勢。
涉及性功能藥物類占假藥案逾三成
琳瑯滿目的性功能藥物是假藥案重災區。惠州中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涉案藥品種類相對集中,性功能、咳嗽水兩類藥物涉假問題最為突出,其中,涉及性功能藥物類假藥的占30.23%。
龍門某藥店店主洪某榮就因售賣假性功能藥而獲罪。2014年11月,洪某榮向上門推銷人員購進“雙效偉哥”5盒、“德國黑螞蟻”10盒、“非洲黑妹”2盒,隨后賣出部分藥品。公安機關在接到群眾舉報后,對洪某榮經營的藥房進行查處,當場繳獲性功能藥若干。經惠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在洪某榮經營的藥房繳獲“雙效偉哥”、“德國黑螞蟻”、“非洲黑妹”三個產品均判定為假藥。
案件承辦法官陽旭暢表示,違反國家對藥品的監管制度,以營利為目的,銷售假藥,其行為既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又侵害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權利,產生了社會危害性,已構成銷售假藥罪。店主洪某榮最終被龍門縣法院判處拘役三個月,緩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惠州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性功能類假藥銷售場所相對集中,一般在“性用品店”、“成人用品店”內銷售。依托合法經營的店鋪進行犯罪的現象較多,隱蔽性強,“通常是在銷售日常性用品的同時,搭售假冒藥品或未經批準的藥品,消費者要加強自我防范意識”。
“網買網銷”假藥案件有所增長
假藥的品種和銷售形式雖然多樣,但法院審理案件中發現,涉案藥品來源其實相對單一,“涉案假藥的來源渠道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從上門推銷的人員中購進,二是從網絡銷售商處購進”,惠州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網買網銷”現象有所增加。
仲愷高新區一男子楊某,于2013年6月購買南聯牌“骨節靈膠囊”500瓶,每瓶價格12元至14元。隨后,在淘寶上開店銷售了其中400多瓶,每瓶銷售價18元左右,賺取利潤2000余元。2013年9月,仲愷高新區網監部門發現楊某開辦的淘寶網店存在銷售假藥嫌疑,后經惠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楊某銷售的南聯牌“骨節靈膠囊”藥品判定結果為假藥。惠城區法院認定楊某犯銷售假藥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五千元。
惠州中院相關負責人指出,與“網買網銷”現象同步增長的還有年輕人這一假藥類案件的犯罪主體,法院在審理中發現,超過70%的犯罪分子集中在18至35歲之間,“雖然能操作上網,但他們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也相對較低。”
法律意識淡薄和監管機制落后是主因
事實上,2013年惠州涉銷售假藥案件僅為1件1人,2014年一躍成為21件27人,惠州銷售假藥犯罪呈增長、多發態勢。“犯罪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和監督執法機制落后都是主因”,惠州中院相關負責人分析。
在案件審理中,不少被告人原本是正常經營性用品店和藥店的店主,在受到推銷人員或網絡對假藥效果和利潤鼓吹的誘惑后,會選擇鋌而走險或根本不知觸犯法律而走上犯罪道路,這反映出大多數犯罪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另外一點是監督執法機制落后,犯罪空間較大”,該負責人分析,雖然當前醫藥監管治理正在加強,但對于流動性、分散性、靈活性強的銷售假藥行為暫時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最后,是普通市民對于藥效宣傳的盲目信任,讓不法商家有利可圖。
因此,法院方面建議,充分利用消費者維權宣傳日、法制宣傳日等時期加大宣傳力度,讓市民學會對假藥的識別、區分,同時引導市民到正規醫療機構或藥店購買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