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和宣傳司,聯合中國記協、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在輝瑞中國的支持下,5月14日宣布啟動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膽固醇管理2014)活動,向“壞膽固醇”發起攻堅戰役!
這是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啟動十年來首次以膽固醇管理為年度主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陳偉偉教授指出,膽固醇控制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積極應對慢病負擔、積極有效進行中國心腦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支點。因為“壞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控制“壞膽固醇”是降低心血管死亡的關鍵因素。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顯示:我國心血管病(冠心病、腦卒中、心衰、高血壓)現患人數推算約為2.9億,相當于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衛計委疾控官員:慢病負擔嚴重 規范治療不夠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表示,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慢病防控形勢非常非常嚴峻。慢病知識的傳播應當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共同行動。
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血脂異常的診斷率和規范治療率依舊偏低。據一組中美兩國數據對比顯示,我國人口血脂異常的診斷率只有11%,比美國低了近40%,治療率也低了20%;。此外,我國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處于較低水平,使用他汀類藥物干預并長期治療的比率很低。高的“壞”膽固醇對公眾健康的危害還在持續,急需采取措施予以干預
阜外權威專家:兩個膽固醇管理誤區要糾正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顧東風副院長在現場發布《膽固醇管理知識要點》時指出,別說老百姓,就是一些醫務工作者還存在膽固醇認知誤區。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誤區是:1.認為“高血脂”就是“高甘油三酯”;2.所有人的膽固醇控制目標是一樣的。
膽固醇是血液中一種類似脂肪的物質,膽固醇也分“好壞”。膽固醇主要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兩種。前者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是“好膽固醇”;后者會附著在血管壁上,一旦過量,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因而被稱為“壞膽固醇”。
顧院長介紹,“壞膽固醇”增多時,會使血液變稠,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斑塊會逐漸長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減少,引發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更危險的是,不穩定的斑塊還會破裂或脫落,掉下來的小斑塊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危及生命。有研究顯示冠心病死亡中,77%歸因于膽固醇水平的增高。
同時要強調的是并非所有人的膽固醇控制目標都是一樣的。顧東風副院長重點指出,我國目前大部分醫院的血脂化驗報告單上,只有血總膽固醇高于6.2毫摩爾/升(6.2mmol/L)才標明為異常。其實,這個數值所標明的是健康人膽固醇的理想范圍,由于膽固醇在不同危險人群中引發心血管事件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壞膽固醇“水平要控制在什么范圍需要因人而異。
比如對于本身已經得過冠心病,或者有糖尿病,或者頸動脈檢測已經發現斑塊等等高危人群的膽固醇指標,就會更加嚴格,同時要分別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指標進行要求。
而今天要強調的管理膽固醇,重點就是就管理“壞膽固醇”。顧教授說,控制膽固醇關鍵是要提高防治意識,改變“三低”現狀。所謂“三低”是指大眾對“膽固醇”這一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因素的知曉率低,血脂異常和高血壓的診斷率和規范治療率低,以及冠心病和腦卒中他汀等二級預防藥物使用率低問題。
傳播激勵計劃:發揮媒體優勢促進心血管疾病防治
2014年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將確定主題為膽固醇管理,將對公眾和媒體開展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普及和教育,促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控。
提高膽固醇管理知曉率:通過發動專家和媒體等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展開對大眾的膽固醇知識的傳播和教育,加強大眾對膽固醇相關知識的了解,幫助大眾提高膽固醇管理的意識。
促進膽固醇控制行為改變:通過傳播膽固醇管理理念、提供膽固醇管理方法,促進大眾從知曉膽固醇危害,到開始控制膽固醇的行為改變,為中國大眾健康狀況改善而貢獻一份力量。
同時將邀請權威專家撰寫和編輯制訂《膽固醇管理知識要點》和《膽固醇管理媒體實用手冊》,主要包括膽固醇的概念、疾病判斷的指標、干預措施等方面,旨在將膽固醇管理的知識轉化為易于媒體傳播和大眾接受的信息,相關內容將由權威專家進行解讀,并據此開展一系列的疾病教育和健康傳播活動。
“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是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宣傳司、中國記協辦公室等聯合發起的大型健康傳播公益項目,迄今已進入第十年。該項目自2005年起每年選定威脅大眾健康的慢性疾病或危險因素作為主題,由政府主導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相關健康知識傳播。
今年的膽固醇管理活動健康宣傳員,仍是央視主持人白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