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健康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幸福之基,是民生事業的重要一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今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政府加大投入,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擴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范圍,協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藥品流通等改革”,這為全國醫改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民生優先”為導向深化醫改,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去年,江蘇被列為國家綜合醫改試點省,深化醫改邁出關鍵步伐,改革紅利不斷釋放。今年,我省將繼續深化醫改,把改革紅利進一步化為百姓“獲得感”的源泉。
【一線報告】
分級診療,緩解大醫院“戰時狀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院長王靜成告訴記者剛發生的一件事:儀征市大儀鎮居民62歲的邵阿姨,上個月要做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她選擇離家最近的鎮衛生院開刀,手術麻醉是蘇北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高巨做的。去年8月,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醫療聯合體)成立,蘇北人民醫院定期派專家到基層衛生院實施手術。
去年,依托蘇北人民醫院醫聯體,醫聯體試點應用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區域影像云平臺,引導患者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儀征新集鎮衛生院上線該平臺5個月,完成1200多份影像檢查診斷及指導,讓信息多跑動,患者少跑動,方便基層患者看病就醫,減輕患者負擔。“今年,我們準備在區域影像心電、病理等方面擴大覆蓋面,探索多學科診療。”王靜成說。
2014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鎮江市世業鎮衛生院調研時肯定了那里的雙向轉診常態化,同時也提到“大城市的一些大醫院,始終處于‘戰時狀態’,人滿為患,要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詠紅認為,緩解大醫院擁擠不堪、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根本辦法是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看病就醫新秩序。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目前全省共有各種性質的醫療聯合體近170個,所有基層衛生機構都與上級醫院結成對口幫扶關系,建立穩定的雙向轉診關系。如今,一張立體化的醫療服務網在江蘇已從設計走進現實,分級診療只是江蘇深化醫改的一個方面。去年初,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明確在江蘇等4省開展綜合醫改試點。江蘇隨即成立深化醫改暨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組長,部署醫改,穩步推進。去年圍繞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等8方面先行先試。有效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全省縱覽】
“六個全覆蓋”,醫改實效惠民生
分級診療只是江蘇深化醫改的一個方面。去年初,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明確在江蘇等4省開展綜合醫改試點。江蘇隨即成立深化醫改暨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組長,部署醫改,穩步推進。去年圍繞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等8方面先行先試。省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出臺47個文件,明確系列突破性政策和創新性舉措,醫改取得重要突破,率先實現“六個全覆蓋”,以改革實效惠及民生。
去年是我省醫改釋放惠民紅利最多的一年。大病保險,讓老百姓遠離“因病致貧”。江蘇率先將城鄉居民納入大病保險,就是在深化醫改試點中,瞄準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痛點”,守住社會保障底線。大病保險制度設計發源于江蘇,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大病保險今年全國全覆蓋。江蘇2014年即已實現,去年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25萬人次、7.5億元。
破解“以藥養醫”,公立醫院回歸“本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今年國家將擴大試點,我省去年已經實現全覆蓋,所有公立醫院以破除“以藥補醫”為關鍵,全面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患者和醫務人員對江蘇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綜合滿意度分別達92%和95%。
“互聯網+健康”,讓看病更智慧更方便。到去年底,“江蘇省智慧健康信息傳輸主干網”開通,在全國率先使用扁平化數據傳輸架構,承載全省海量區域衛生計生信息的實時數據傳輸。
【權威點評】
啃硬骨頭,江蘇醫改經驗可復制
3月7日上午,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參加江蘇代表團在京西賓館的全團審議,會議結束后,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向李斌主任提問:“如何評價江蘇醫改成效?尤其是去年江蘇試點省級綜合醫改成效?”
李斌明確回答:“非常好!過去一年,江蘇在全國率先進行省級綜合醫改試點,醫改各項工作都非常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國家衛生計生委很滿意,關鍵是老百姓滿意,我們就滿意。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去年10月底在江蘇全面推開,啃了醫改的硬骨頭,不容易,非常好!”
李斌對江蘇醫改成效的評價,是建立在對江蘇醫改實效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的。江蘇是李斌負責的醫改重點聯系省份,去年她3次到江蘇調研醫改,走訪基層醫院、與患者面對面了解醫改成效。她評價說,新一輪深化醫改以來,江蘇始終把衛生計生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國家決定在江蘇開展綜合醫改試點以來,江蘇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在一些改革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已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