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廣州清遠一名22歲的男子這幾天的經歷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本來因為胃痛到醫院看病,卻被醫托騙到一個小診所檢查出得了胃癌,被騙了千元醫療費用后,才知道自己并沒有患癌癥。
疑無良醫托偽造三甲醫院病歷、CT報告、病理檢查報告單
先被診斷為“早期彌漫性胃癌”,斷言沒法手術,只能花數萬元吃藥。后來換家醫院求助,卻被醫生告之壓根沒有患癌——在廣州打工的張某近日遭遇了這樣大悲大喜的“神轉折”。而導演這出鬧劇的人,正是之前為他出具檢查報告的“李鬼”門診。這一門診偽造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診斷單、影像檢查結果,騙走張某數千元。
廣州日報記者昨日獲悉,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已報警。
4月11日,22歲的清遠男子張某走進了位于珠海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告訴主診醫生,“中山六院”的醫生診斷他為“早期彌漫性胃癌”。現在他想知道有沒有手術機會。
主診醫生翻閱了張某提供的病歷、CT報告、病理檢查報告單,驚奇地發現,這些由“中山六院”出具的病歷資料盡管上面有該院一位王姓醫生的簽名,卻完全不像出自醫生手筆。于是,主診醫生立即把報告傳到中山六院求證。
“病歷”有股“山寨氣息”
描述亂七八糟,被真醫生識破。當張某得知沒患胃癌時,當場痛哭起來。
據中山六院院辦工作人員介紹,在收到這些報告后,發現這些報告模板、報告文書、門診疾病證明書、病歷書寫規范、門診疾病診斷證明章等,都透露著一股濃濃的“山寨”氣息。該院立刻組織相關部門展開調查。
經門診辦、病理科、CT室、保衛科等部門多方求證,發現該院信息系統中壓根找不到張某的就診治療信息。不僅如此,張某向醫生出具的CT、病理報告的格式明顯不符合該院的書寫標準,而門診疾病診斷證明書與該院使用的證明書也不相符。
“先不說診斷的錯誤,就是報告的描述內容也是亂七八糟的,沒有一點邏輯跟順序。” 中山六院胃腸外科陳春宇醫生對“山寨”報告啼笑皆非:本應按照掃描層面從上至下描述病情,而在“山寨版”中,病情描述的順序可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明顯是在胡亂復制粘貼。最可笑的是,山寨版報告將賁門還寫成了“噴門”,絕對不可能出自消化科醫生的手筆。
得知上述報告是偽造的之后,中山五院立即為張某做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張某根本沒患胃癌。得知這一戲劇性結果后,被“胃癌”陰影籠罩了數天的張某當場痛哭起來。
急診室門前被醫托帶走
走了10分鐘,看見一棟樓,醫托說“這就是分院”。
“聽‘白大褂’說我得了胃癌,我當場就傻了。”昨天下午,電話中,22歲的清遠男子張某仍驚魂未定。
4月2日2時,他從睡夢中被胃痛痛醒,孤身到位于員村二橫路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就診。在急診室門口,張某被一名穿白大褂、約三十多歲的男子攔住。“他說是六院的醫生,問我有什么病。又說現在病人多,要去分院區看病。”
當時夜色深沉,張某又痛又困,迷迷糊糊地被該男子帶著往員村里走。“大約走了10分鐘,看到有一棟樓,他說這就是分院了。”張某告訴記者,由于當時又困又疼,不記得“李鬼門診”的詳細地址了。當時“醫生”讓張某做檢查,過了一個小時,便拿著檢查報告出來,告訴張某得了胃癌。
檢查費花了兩千多元,“醫生”告訴他沒法手術,只能吃藥,“大約要花幾萬元”。后來張某告訴了在珠海工作的哥哥,哥哥要帶他另尋治療途徑。就這樣,張某才最終發現受騙。
中山六院方面表示,初步推斷有不法醫療機構假冒該院名稱欺騙患者就診和檢查,并偽造CT報告、病理報告等醫療文件。醫院已報警,將提交相關部門進行審查,以正視聽,并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打擊非法醫托。
三類人易“中招”
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
重癥或是隱私疾病患者;
帶嬰幼兒的年輕家長。
就醫時多留心眼
到醫院前,可以通過網絡或者致電醫院總機,了解醫院具體地址。
注意不向陌生人透露個人信息。
注意在去醫院的路上要警惕主動上前搭訕的人,不要透露自己行程及目的等關鍵信息。
不要輕信陌生人的指路信息或就醫建議,不要貪圖陌生人許下的種種好處。
火眼金睛辨醫托
記者獲悉,站在醫院門口拉人,稱幫人去找“名醫”加號、去分院就診的,往往是醫托。他們受雇于黑診所、小醫院,經常出沒于醫院掛號處、醫院大門附近、地鐵口、火車站、汽車站、各大網絡論壇、健康交流網站,以幫忙找權威專家為誘餌,欺騙病人及家屬到一些偏僻的、甚至無醫療資格的非法醫療機構去看病,然后與所謂“醫療人員”合伙騙取高額診療和藥物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