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們吃的是藥渣?

          發布時間:2016-10-14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研究中藥31年老專家也懷疑了

        療效不好,加之接二連三的中藥制劑、中藥轉基因等問題,人們對傳統的中藥漸漸失去信心。

        一位從事中藥臨床和研究31年的老專家告訴記者,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治療腸炎和腹瀉,以前用中藥一兩天,最多一周就有效果,如今,基本沒啥療效。一次,一個病人吃了藥,反而病情加重。檢測發現,幾味藥里被不良藥商加了硫酸鎂(價格低,增重明顯;有防腐功效),但硫酸鎂是西藥中的導泄劑,所以不僅藥效打折扣,反而有副作用。

        “我也開始不信任中藥了,很寒心。”專家說,這種不信任來源于以下三大事實:

        一是種植環節污染多。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中藥材中的農藥殘料超標也是我國藥材出口的最大攔路虎,使用化肥農藥的中藥材生產周期減少,隨時采摘。中藥市場放開以后,藥材變成了“農副產品”,沒多少人再指導農民種藥了。現在種藥主要靠價格調節,哪個上漲種哪個,哪種方法長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種。

        二是采集、加工、炮制、儲藏都已經失范。比如采集,人參起碼要五六年采,但在傳統產地東北,已經見不到成群的野生人參。比如種植,以前強調野生,即使種植也要有機,給藥材充分的生長周期。比如炮制,過去的老大夫,每一味藥都是經過自己的精心炮制,何首烏古法炮制要九蒸九曬,現在很多藥廠是一蒸一曬,有的連這個都做不到。比如加工,藥材采集之后,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雜物。然而目前市場上的藥材,茵陳、蒲公英、菟絲子等所含泥沙重量幾乎占20%以上。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藍根不去根頭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棗仁大量含殼,麥冬、蓮子不去心。飲片切法不同,藥效也不同。板藍根薄片的浸出物還原糖含量明顯高于斜片、厚片。但現在藥工怕切到手,隨意把藥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塊狀。

        三是監管軟弱。藥材質量本身很差,而很多不良藥企又竭盡全力偷工減料,他們把功夫都花到“面子工程”上。比如,為了讓飲片色澤好看,延長保質期,又能讓霉變藥材煥然一新,就采取“打磺”的辦法。中藥的種植和生產以及銷售環節的監管,都在不同部門內,由于監管不夠嚴格,中藥從源頭開始就問題重重了。

            精彩必讀
            近日,一則關于肺動脈高壓治療藥物萬他維,在中...
            餐館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給食品安全帶來潛在...
            ――致電影《老炮兒》劇組和國家廣電總局近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中卫市| 大丰市| 彭州市| 龙州县| 东乡县| 岢岚县| 仙桃市| 历史| 闵行区| 郧西县| 县级市| 阿瓦提县| 宜春市| 防城港市| 维西| 抚宁县| 酉阳| 广灵县| 尤溪县| 富锦市| 崇义县| 宜丰县| 尚义县| 儋州市| 平潭县| 乌苏市| 九龙县| 穆棱市| 介休市| 谷城县| 兰州市| 锡林郭勒盟| 周口市| 辉南县| 星子县| 岗巴县| 延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芒康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