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看個感冒發燒也得跑去朝陽醫院(北京市三甲醫院),小醫院我信不過。現在有了醫聯體,我更愿意去社區醫院了。”居住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地區南太平莊北巷南社區的王大爺前一陣到社區醫院看病,驚訝地發現三級醫院的醫生正在坐診。社區醫院的醫生告訴他,醫聯體的好處還不止這些,以后在大醫院看完病,康復治療可以轉到社區醫院,大醫院醫生還會定時來復查,既方便又放心。
醫聯體是什么?簡單來說,醫聯體是一種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的協議,讓百姓看病不再難。如今中國八成三級醫院已開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縣域內就診率達82.5%;今年上半年中國醫療機構下轉患者239.6萬例次,高于去年全年水平。
未來,如何進一步讓醫療資源動起來,讓患者看病不再難,醫聯體建設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醫院開在家門口
今年63歲的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居民李啟是醫聯體的受益者之一。1年前,老李不幸患上直腸癌,到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做完手術后,他被轉到官渡區人民醫院做后續康復治療。
老李說,到社區醫院后,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專家定期來查房,社區醫院病人也沒那么多,現在自己身體恢復良好。
原來,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今年組建了二三級醫院、社區醫院、鄉村醫院參加的大型醫療聯合體,逐步實現“小病首診在基層,大病上轉到大醫院,康復治療回基層”的良性就醫格局。
根據醫聯體協議,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負責承擔聯盟醫院不能開展的檢查、檢驗項目,開通預約掛號網絡平臺,派駐專家到聯盟醫院坐診、咨詢,開展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及科研協作。同時,建立雙向轉診辦公室,在醫聯體內推行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為聯盟醫院內確需轉診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
由于醫聯體建設在全國醫療機構的全面鋪開,今年上半年,全國醫療機構下轉像李啟一樣的患者239.6萬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