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團隊2018年科研“關鍵詞”

          發布時間:2018-01-09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這是黨的十九大賦予我們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更是中醫藥工作者的擔當。中醫藥人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8年,她和團隊將重點攻關青蒿素抗瘧機理及適應癥研究、建設青蒿素研發“國家隊”,盼望建立中醫藥國家實驗室。

        “新進展”:研發喜訊傳論文變成藥

        屠呦呦告訴記者,今后一段時期內,青蒿素的抗瘧機理將是她和科研團隊的攻關重點。

        科學界公認的觀點是,青蒿素進入患者體內后,在被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內濃度最高——達成這一共識已經近40年,但為何會這樣,仍然沒有清晰的答案。

        “在對青蒿素抗瘧機理的研究方面,我們目前更傾向于‘多靶點學說’,并已取得一定研究進展。”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青蒿素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廖福龍說,研究人員還發現,青蒿中除青蒿素以外的某些成分雖然沒有抗瘧作用,但對于青蒿素的抗瘧作用有促進作用,能夠提高青蒿素的利用度。

        同時,科研人員正在借鑒中醫藥理論,研究青蒿素與其他抗瘧藥聯合用藥,采取多藥物、多靶點的方式取得更好的療效、克服耐藥。

        更令人欣喜的是,青蒿素這種已被發現40年的藥物,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正展示出它更“神奇”的一面:

        在對雙氫青蒿素的深入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該物質針對紅斑狼瘡的獨特效果。根據現有臨床探索,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有明顯療效。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透露,“雙氫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已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復同意開展臨床試驗。這也是雙氫青蒿素被批準為一類新藥后,首次申請增加新適應癥。

        值得關注的是,科研人員還發現,青蒿素在固有免疫及獲得性免疫疾病的各個階段都可發揮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已表明青蒿素在治療腫瘤、白血病、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變態反應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新的一年,我們要把青蒿素研發做透,把論文變成藥,讓藥治得了病,讓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類。”屠呦呦說。

        “國家隊”:多學科協作共享海內外廣納才俊

        “幾年前見到屠老師時,感覺這就是一個慈祥的老太太,后來才知道她有這么高的學術成就。所以在報考博士時,我義無反顧地‘投奔’了屠老師。”像博士生馬悅一樣,近兩年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走進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大門。

        令人無法想象,曾經的“屠呦呦團隊”,只有屠呦呦和兩名從事化學的科研人員。

        “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對青蒿素作用機理的研究,需要‘大協作’思維。”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姜廷良說,在此思路下,屠呦呦團隊的構成發生了較大變化。

        “目前,屠呦呦團隊共20多人,這些研究人員并不局限于化學領域,而拓展到藥理、生物醫藥研究等多個學科,形成多學科協作的研究模式。”廖福龍說。

        現在,青蒿素研究中心已經升級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這并非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意味著該中心正日益發展成為青蒿素研究的“國家隊”。

        “對于青蒿素研究中心的設備、人員編制、經費籌措等方面,我們都給予大力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告訴記者,該院已把闡明青蒿素類藥物的耐藥機制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臨床應用拓展、生物合成研究等列入“十三五”規劃重點任務,并推薦申報國家有關創新項目。

        新的一年,青蒿素研究中心正逐步建成覆蓋國內外相關科研單位的研發機構。“我們與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等科研單位,新加坡國立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高校,大型上市藥企等國內外各領域的不同機構開展專題協作研發,共同主辦學術論壇等,以實現青蒿素科研資源和力量的整合與共享。”廖福龍介紹。

        “實驗室”:盼國家級科研平臺,促梯隊化人才建設

        廖福龍透露,獲得諾貝爾獎后,多所西方知名高校邀請屠呦呦參與科研、授予“榮譽博士”等稱號。在西醫經典教科書中,也有可能首次出現中醫藥的內容。

        “這就是‘屠呦呦效應’,對于中國科技界特別是中醫藥科研人員,是一劑‘強心針’。”在張伯禮看來,“這證明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在我國從事的原創科研成果一樣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這是對科技自信的巨大鼓舞。”

        但同時,擺在這位中醫藥研究“國家隊”掌門人面前的,還有無法掩飾的難題和尷尬:“從學術本身來說,中醫藥不像西醫可以通過儀器、設備進行量化,很多東西‘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這也成為中醫藥進步的一種阻礙。”

        更為尷尬的是,截至目前,與西醫有關的國家實驗室已有近百個,而中醫還是空白。

        “中醫藥國家實驗室不是為了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是沒有這樣更高規格的平臺,很難吸引更高層次的拔尖人才,對梯隊化人才建設不利。”與屠呦呦一樣,張伯禮為此十分焦慮,“我們中藥研究所年均約有140篇SCI論文,誰說中醫不能登大雅之堂?”

        “我已經87歲,姜廷良84歲、廖福龍75歲——我們現在是要‘干活’,但需要更年輕的優秀人才加入。”屠呦呦希望我國能夠盡快建立中醫藥國家實驗室,通過“千人計劃”等途徑,面向海內外招聘高層次領軍人才,讓青蒿素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精彩必讀
            ――致電影《老炮兒》劇組和國家廣電總局近日...
            近期,2017版醫保藥品目錄出爐,新增91個...
            雖然上周國家藥監總局再次發文,將藥店配備執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防城港市| 靖州| 平定县| 南昌市| 广元市| 怀远县| 蓬溪县| 西青区| 杭锦旗| 东辽县| 宁远县| 宜宾县| 饶平县| 沂南县| 布拖县| 大姚县| 南漳县| 诸城市| 康平县| 万全县| 布拖县| 新野县| 上虞市| 三都| 屏南县| 鄂托克旗| 祁连县| 高青县| 呼图壁县| 巴中市| 彩票| 修武县| 华坪县| 吴忠市| 南昌市| 宁远县| 平武县| 梁河县| 沙雅县|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