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工作人員分離提取人尿液中的細胞作為種子細胞。
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15日在廣州宣布研制成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了解到,該設備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承擔研制,為我國全自主知識產權,改善了我國高端生命科學儀器裝備幾乎依靠歐美進口的局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顧瑛院士等組成的專家組在驗收后表示,設備所有技術指標均達到要求。
5月15日,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工作人員把尿液分離細胞放入自動化培養箱。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干細胞在特定條件下能再生成人體的各種細胞、組織或器官,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此前,干細胞誘導、培養及篩選過程都只能依靠人工操作完成,難以實現規范化與標準化,效率低、成本高、通量低、安全性差等問題進一步限制了干細胞在再生醫學研究領域的普遍應用。
“干細胞的識別就像從一堵墻上識別一粒砂子,以前靠人工操作,不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識別率較低;現在有了全自動裝備,一次可以干相當于24個技術員的活,而且識別率高、穩定性強。”中科院廣州生物院副院長潘光錦說。
5月15日,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工作人員監測自動化培養箱運行數據。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據了解,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在干細胞獲取領域取得從理論模型到制備整機技術的全線突破,可實現24人次為周期的細胞制備通量,實現干細胞自動化規模化的均質培養與擴增,為我國生物先進制造提供了上游細胞來源的裝備保障。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黨委副書記段子淵說,項目團隊歷時4年,集智攻關,攻克了8項關鍵技術,其中包括2項核心技術,并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5月15日,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工作人員監測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運行數據。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該項目是財政部十二五期間的國家重大裝備研發任務之一。據了解,該設備的成功研制,標志著我國在干細胞裝備領域的自主研發取得突破,推動了我國干細胞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發展,為再生醫學及精準醫療的研究奠定了裝備基礎。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