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掘潛在新藥僅需四十六天

          發布時間:2019-09-06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科技日報紐約9月3日電 (記者馮衛東)因斯里克醫學公司利用其開發的人工智能(AI)系統來構思和設計新的藥物分子結構,然后合成并在小鼠中成功測試了一種主要候選藥物。該AI系統設計分子的時間僅需21天,而設計、合成和驗證的總時間約為46天。這項研究發表在本周的《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

        研究人員將與纖維化(疤痕)相關的蛋白DDR1設為目標靶點。為了尋找潛在的DDR1抑制劑,他們開發了一種利用生成對抗網絡(GAN)和生成強化學習(RL)的AI技術來加速新藥分子的設計。

        AI系統僅用了短短3周時間就構思和設計了3萬種候選藥物分子結構。經進一步篩選后,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合成了其中6種分子,并在細胞中對其中兩種進行了測試。對最有希望的一種候選藥物分子則在小鼠身上展開了試驗,結果表明,該分子對目標蛋白具有抑制作用,并表現出“類藥物”特性。從確定靶點到完成新藥物分子的生物學驗證,整個過程只用了46天。

        盡管AI系統設計的藥物似乎并不比傳統研究方法開發的DDR1抑制劑更有效,但與開發候選藥物的傳統方法需要8年多時間和數千萬美元的開發費用相比,因斯里克公司的新方法僅需數周時間,成本大約15萬美元。

        該項研究得到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無錫藥明康德的協助。

        總編輯圈點

        傳統的藥物發現過程,以“高風險高回報”而聞名。據統計,醫藥公司平均每篩選出的8000種藥用分子中,只有1種能最終問世,這其中需要研發人員整周、甚至是整月地蹲坐實驗室,逐個測試藥物分子。得益于迅猛增長的計算能力、深度學習方法的引入以及大數據的興起,AI開始輔助藥物篩選,被認為有可能為整個醫藥行業省下數億美元的科研經費。但要知道,AI并不是魔法,其仍需要人們在原理上掌握更明確的生物信號調控、更有效的藥物靶點,未來才能給研發效率帶來革命性的提升。

            精彩必讀
            近日,“十三五”醫改路線圖出爐,將會對中國人...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
            在醫院開了藥方為什么要到醫院外的藥房取藥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岚皋县| 资阳市| 菏泽市| 抚松县| 襄汾县| 华容县| 宁夏| 正安县| 亚东县| 临洮县| 栾城县| 五原县| 苗栗市| 克山县| 潜江市| 开远市| 渭南市| 阜康市| 新源县| 伊川县| 南乐县| 太仓市| 拉孜县| 沙洋县| 元氏县| 建水县| 黑山县| 隆昌县| 上饶市| 焉耆| 明溪县| 玛沁县| 永丰县| 乐昌市| 澳门| 保康县| 花莲县| 上思县| 敦煌市| 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