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栽培技術

          發布時間:2015-05-15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一)概述

        別名野豬糞、地烏桃、粉豬苓等。

        為多孔菌科多孔菌屬植物豬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GrifolaumbellataPilat]的菌核。性味平、甘、淡。有利小便,滲濕之功能。用于急性腎炎,全身浮腫,水腫,小便不利,熱淋,尿急,尿頻,尿道痛,口渴,飲水則吐,受暑水瀉,黃疸等病癥。

        (二)植物特性

        豬苓為擔子菌綱多孔菌科,菌絲特化形成菌核。菌核呈長形塊狀或不規則球形,稍扁,有分枝干姜狀,表面灰黑或白色至淡褐色,凹凸不平,有皺紋或瘤狀突豐收,干燥后堅而不實,斷面呈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質化。子實體從理于地下的菌核內生出。菌柄往往于基都相連或大量分枝,形成一叢菌蓋,總直徑達15厘米以上。菌蓋肉質,干燥后堅硬而脆,圓形,中央為臍狀,表面近白至淡褐色,邊緣薄而銳,常常內卷。菌肉薄,白色。菌管與菌肉同色,與菌柄呈延生;管口圓形至多角形,每毫米3~4個。

        (三)生長特性

        喜肥沃濕潤、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豬苓在地面下5厘米溫度8~9℃時開始生長,15~20℃時生長最適,25~30℃菌絲停止生長,進入短期休眠,或者長出子實體,度過不良環境,以孢子繁衍生息。秋末冬初,地面下5厘米,溫度低于8℃又進入冬季休眠期。一年中4~6月和9~10月為豬苓菌絲的活躍生長期。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最好選擇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東南或西南即半蔭坡,土層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質壤上。植被物為樺木、橡、槭、樺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豬苓進行繁殖。

        3.栽培時間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這時豬苓正度過休眠期進入生長期,密環菌也處在生長期,兩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關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長寬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壞森林,又能給豬苓創造適宜的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壞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長有密環菌的朽樹根、樹枝、樹皮作菌種和砍的新樹棒(粗約10厘米,長50~60厘米的短節)堆放在坑內,蓋土20~25厘米,溫度適宜,經過1~2個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準備栽天麻的菌材,或栽過天麻尚未腐爛又沒長雜菌的老棒來栽培豬苓。一窩用5根菌棒,下種菌核0.18千克。栽時選完整無傷的新鮮野生小豬苓,或把豬苓核分成小塊,每塊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壓緊使菌核扯斷的菌絲斷面與菌材緊密結合。一根菌材上可壓放苓塊7~8個,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類推,一般只栽一層,最好蓋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兩年后可以采挖。

        (五)采收加工

        豬苓多年生習性,一兩年內產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時期。收獲中要注意表面土層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為好。色黑質硬的稱為老核,這就是商品豬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豬苓。色澤鮮嫩的灰褐色或黃色豬苓,一般核體松軟,可作種核。

        在收獲時要去老留幼,將已收獲的豬苓菌核去雜刷洗,弄得干干凈凈,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曬,干后即可裝運銷售。用麻袋或竹籮裝,放干燥處保存。

        豬苓外皮烏黑光澤,體重,堅實,斷面潔白或黃色者為佳。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它有助于調節體溫、促進體...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大家一...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巴豆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治療自身容易出現消化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仙游县| 舞阳县| 文成县| 深圳市| 安图县| 马公市| 汝南县| 福贡县| 临沧市| 万载县| 兰坪| 鄄城县| 团风县| 黄梅县| 乌恰县| 新巴尔虎右旗| 桂东县| 吴堡县| 莫力| 阳高县| 襄樊市| 五大连池市| 石河子市| 吉林市| 敦化市| 报价| 博罗县| 安溪县| 曲麻莱县| 南木林县| 汤原县| 宁陕县| 民权县| 静乐县| 洛南县| 金湖县| 祁东县| 广元市| 乌兰浩特市|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