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的中醫(yī)驗方和用法

          發(fā)布時間:2015-09-02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鉤藤臨床運用

        1、用于治療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據100余例的觀察,服藥后多數(shù)患者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圍。隨著血壓的下降,頭暈、頭痛、心慌、氣促、失眠等自覺癥狀亦相應減輕或消失。據部分病例觀察,血壓下降開始于服藥后2-7日,10日之后降壓效果即很顯著,有時還可繼續(xù)下降。血壓下降的曲線呈斜坡狀,顯示本品作用溫和。個別病例在服藥期間有回升現(xiàn)象,但波動的幅度甚小,且不伴有癥狀惡化。

        2.對神經機能失調者療效甚顯著,服藥5-10天癥狀即可明顯減輕。病期愈早療效愈好,屬于第三期者多無降壓效果,但有些患者血壓雖無明顯變化,而癥狀卻有明顯改善。治療中未見副作用。用法:鉤藤加水煮沸10-20分鐘,使成20%濃度,每次20-30ml,日服3次;或每日用鉤藤2兩,放入沸水中保持沸點15-20分鐘,制成煎液20Oml,中、晚分服,4-6曰為一療程。

        3.根據祖國醫(yī)學傳統(tǒng)經驗,鉤藤不宜久煎,否則影響效力;現(xiàn)代藥理實驗亦證明,鉤藤煮沸超過20分鐘時,降壓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壞、日用量3-5錢的療效不滿意,而以2-2.5兩療效較好。

        中醫(yī)傳承實用配方

        1、治小兒驚熱:鉤藤50克,硝石25克,甘草0.5克(炙微赤,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2.5克,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方》延齡散)

        2.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鉤藤25克,龍齒50克,石膏1.5量,梔子仁0.5克,子芩半分,川大黃25克(銼碎,微炒),麥門冬1.5克(去心,焙)。上藥粗搗,羅為散。每服5克,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鉤藤散) 3.治諸癇啼叫:鉤藤、蟬殼各25克,黃連(揀凈)、甘草、川大黃(微炮)、天竺黃各50克。上搗羅為末。每服2.5~5克,水八分盞,入生姜、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普濟方》鉤藤欽子)

        4.治小兒盤腸內釣,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彎身如蝦者:鉤藤、枳殼、延胡各2.5克,甘草1.5克。水半盅,煎1克服。(《幼科指掌》鉤藤湯)

        5.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鉤藤10~25克,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鉤藤、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50克,梔子仁、甘草(炙)各1.5克,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75克。上七味,粗搗篩。每服15克,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后溫服。(《圣濟總錄》鉤藤湯)

        7.治全身麻木:鉤藤莖枝、黑芝麻、紫蘇各35克。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8.治半邊風:鉤藤莖枝、荊芥各20克,排風藤50克。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9.治面神經麻痹:鉤藤100克,鮮何首烏藤200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0.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fā)為子癇者:鉤藤、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5克,桔梗7.5克。水煎服。(《胎產心法》鉤藤湯)

        11.治嘔血鉤藤、隔山消、鳥不落各10克。水煎服。(《湘南苗藥匯編》)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到底中醫(yī)的“腎虛”和西醫(yī)的“腎炎”或“腎衰”...
              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皮八兩(酒...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yǎng)莖與孢子囊無區(q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桦甸市| 眉山市| 左云县| 武义县| 绥德县| 余江县| 壶关县| 崇左市| 阜宁县| 三亚市| 盐亭县| 瑞丽市| 井研县| 中宁县| 通辽市| 常熟市| 海兴县| 紫阳县| 临夏市| 米脂县| 乐昌市| 德兴市| 盐山县| 嘉峪关市| 荆门市| 临汾市| 威远县| 尤溪县| 青海省| 衡阳市| 霍州市| 十堰市| 克拉玛依市| 陵水| 朝阳县| 鹤岗市| 稻城县| 鲁甸县| 平安县|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