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附子甘草湯的功效

          發布時間:2017-02-22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麻黃,附子,甘草這三種可以制作成一種湯,其中需要6克去結的麻黃和6克炙甘草和3克的附子,便可以制得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別名:草烏、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甘草,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那么麻黃附子甘草湯是什么?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具有解表散寒,固本通陽的功效,主治少陰病,惡寒身疼,無汗,微發熱,脈沉微者。麻黃細辛附子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均治陽虛外感風寒證。但前方證病重勢急,外寒與里寒均較重,故以麻、附配細辛,助陽發汗,使表里之邪速解,后方證病輕勢緩,故用麻、附配甘草,助陽益氣而微發汗,使表里之邪緩解。此正是“病有輕重,治有緩急”之義。

        《金鑒》對其描述:“此少陰脈而表反熱,便于表劑中加附子以預固其陽,是表熱陽衰也。夫發熱無汗太陽之表,脈沉但欲寐少陰之里,設用麻黃開腠理,細辛散浮熱,而無附子以固元陽,則太陽之微陽外亡。惟附子與麻黃并用,則寒邪散而陽不亡,此里病及表,脈沉而當發汗者,與病在表脈浮而發汗者徑庭也。”《準繩·傷寒》對其描述:“麻黃、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溫寒氣。”《古方選注》對其描述:“以熟附固腎,不使麻黃深入腎經劫液為汗,更妙在甘草緩麻黃,于中焦取水谷之津為汗,則內不傷陰,邪從表散,必無過汗亡陽之慮矣。”

            熱門推薦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并且能緩解宿...
              牽牛子粥的做法是非常簡單的,我們需要用到的食...
              根莖短,棕黑色,匍匐叢生;營養莖與孢子囊無區...
              到底中醫的“腎虛”和西醫的“腎炎”或“腎衰”...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Ligu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黑水县| 海南省| 光山县| 米易县| 荔波县| 涿州市| 蓝山县| 修水县| 华宁县| 桦甸市| 仙游县| 安阳市| 福贡县| 明星| 乐平市| 富顺县| 汉阴县| 民丰县| 景谷| 上蔡县| 普定县| 澄迈县| 西华县| 汝南县| 上栗县| 宜兰县| 大理市| 根河市| 尼玛县| 甘南县| 左贡县| 咸丰县| 栾川县| 古浪县| 蓬莱市| 敦化市| 肇庆市| 万山特区| 广德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