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學最顯著特點為:突然暴發,迅速擴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節性,發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季節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發熱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起病急劇,雖然大多為自限性,但是在重癥感染或引起并發癥時則需要住院治療;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為老年人、年幼兒童、孕產婦或有慢性基礎疾病者;少數重癥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臟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簡稱人禽流感)病死率高達60%以上。疫苗接種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可以緩解流感癥狀、縮短病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排毒時間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間,預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玉溪市人民醫院兒科師廷明
在經歷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為進一步加強流感臨床防治并做好相應準備工作,我國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進展、可指導實際臨床工作的診療指南。因此,衛生部組織了我國流感防治研究領域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實驗室診斷、臨床、中醫、疾病預防控制等方面專家,在總結我國既往流感診療方案和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適合我國臨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2011年版)》。本《指南》主要涵蓋了流感病原學和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和預防等最新的綜合性信息,以指導提高我國流感的診斷防治水平,減輕流感對人類健康和社會造成的危害。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