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一年之中很少感冒,因此對感冒的概念很模糊,以至于有一些人對感冒的治療產生誤區,這樣耽誤了治療的時間還可能引發其他并發癥。下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關于感冒的認識誤區有哪些。
據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3962人中,90.46%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74%感冒1—3次,18.73%感冒3—5次,僅9.5 4%的人從不感冒;接近7成的人選擇自己“買藥吃”,而高達46.31%偶爾會去輸液。感冒雖然人人熟知,但并不意味著人們能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它。專家認為應對感冒時有三大誤區。
1.亂吃抗生素。
呼吸科主任分析認為,接近七成的人自己買藥吃本身并沒有錯,但動不動就吃抗生素,就不對了。“實際上,至少有70%的人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濫用了抗菌藥物,而多以先鋒類、頭孢類和大環類為主。”他解釋道,抗菌藥物對細菌性感冒有作用,對病毒性感冒則沒有什么威力。而絕大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藥對病毒性感冒不僅毫無作用,還會導致耐藥。
2.硬扛著不看醫生。
由于感冒是種自限性疾病,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能夠忍受頭疼、發燒、流鼻涕等確實是感冒引起的癥狀,“扛”上幾天的確能自愈,但久拖不治卻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導致心肌炎、腎炎等。而老年得了感冒則萬萬“扛”不得。他們身體狀況不好,臟器病變可能性較大,身體各項功能減弱,如有癥狀不及時治療,極易誘發并發癥,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3.隨便亂輸液。
沒有數據表明,輸液后能讓感冒好得更快。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所帶來的風險比口服藥大,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但如果感冒者癥狀較重,如高熱不退、頻繁嘔吐、繼發細菌感染(如肺炎等),就應由專科醫生診斷,決定是否需要輸液。
專家提醒,感冒后有條件的話最好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以判斷屬于哪種類型的感冒。如果自己給自己開藥治的話,出現以下三種情況則應立即去醫院治療:一是癥狀持續一周以上不見緩解;二是使用對癥藥后癥狀依然沒有減輕,比如發燒時吃了退燒藥后依然高燒不退;三是臟器出現問題,如吐黃痰等。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各位讀者都了解了感冒的誤區有哪些。這些誤區很可能在生活中我們也犯過,由現在起我們就要牢記這些誤區。遇到感冒要及時的治療,以免耽擱時間。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