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患者,特別是腎衰患者常有厭食、惡心、嘔吐及腹痛、腹瀉,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癥狀。這些癥狀的出現多與蛋白丟失、代謝性酸中毒、腎衰等有關。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腎病科華瓊 腎臟病時,由于大量丟失蛋白,形成低蛋白血癥,不僅肢體出現水腫,胃腸道也呈水腫狀態,從而使消化道功能失調,表現為惡心、嘔吐。 腎衰時,腎臟排泄功能明顯降低,體內會產生尿素氮以及胍類、酚類、吲哚類、肌酐、尿酸等毒性物質,隨著這些毒性物質在血液中濃度的升高或積聚,會引起嘔吐等胃腸道刺激癥狀。 尿毒癥時,由于人體物質代謝的變化,可使寄生在胃腸道的細菌產生一種叫尿素酶的物質,這種酶能使合成的尿液再分解出氨,而氨對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甚至可形成“尿毒癥性潰瘍”,引起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潰瘍出血等。 選自:華瓊主編的《腎與尿路疾病答疑解難》中原農民出版社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