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律失?;颊叩陌Y狀、心律失常的類型及其對血液動力學的影響,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通常包括發作時心律失常的控制、去除病因病灶、改良基質、預防復發等幾個方面。治療方法上可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方法
包括壓迫眼球、按摩頸動脈竇、捏鼻用力呼氣和屏氣等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的方法;電復律、電除顫、心臟起搏器植入和消融術等電學治療方法;外科手術等。
1、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方法可用于終止多數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在藥物治療前或同時采用。
2、電復律和電除顫分別用于終止異位快速心律失常發作和心室撲動、心室顫動。
3、心臟起搏器多用于治療竇房結功能障礙、房室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
4、導管消融術可以根治多種室上性心動過速,如預激綜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等。
5、外科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是用于治療房顫合并其他心臟病需要開胸手術者。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現臨床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已近50余種,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分類標準。大多數學者同意根據藥物對心臟的不同作用原理將抗心律失常藥物分以下四類,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其中Ⅰ類藥又分為A、B、C三個亞類。
1、Ⅰ類 即鈉通道阻滯藥。
?。?)ⅠA類 適度阻滯鈉通道,屬此類的有奎尼丁等藥。
?。?)ⅠB類 輕度阻滯鈉通道,屬此類的有利多卡因等藥。
?。?)ⅠC類 明顯阻滯鈉通道,屬此類的有普羅帕酮等藥。
2、Ⅱ類 為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因阻斷β受體而有效,代表性藥物為普萘洛爾。
3、Ⅲ類 是選擇地延長復極過程的藥物,屬此類的有胺碘酮。
4、Ⅳ類 即鈣通道阻滯劑。它們阻滯鈣通道而抑制Ca內流,代表性藥有維拉帕米。
長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藥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嚴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臟傳導阻滯而致命。因此,臨床應用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注意不良反應,以便隨時應急。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