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許多術中操作和術后護理的改進,但是遲發性心包積液仍是心臟術后并發癥的一個重要原因。心包積液延緩恢復,發生影響血流動力學的心包填塞更加威脅病人的生命[1]。由于抗凝藥的廣泛應用,加大了術后的復雜性,心包積液的發生率增高[2]。對于理解心包積液的自然病程其臨床表現及危險因素,從而指導預防診斷和治療,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研究目的就是回顧心包積液相關的臨床資料及發生的隨機危險因素,指導臨床的治療。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中心穆軍升
1 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收集從2002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的患者22462例,男12021例,女10441例,平均年齡55歲。出現心包積液的患者509例,男264例,女245例,平均年齡52歲。患者術前營養狀態良好,肝功能和腎功能未有明顯異常,無風濕活動表現等。上述資料從患者的病歷記錄中獲得。以術后即刻開始記錄,以手術后30天內是否出現心包積液為標準,心包內有明顯液體,出現臨床表現,需要外科引流等特殊處理或者住院臨床觀察。不包括術后由于活動性出血引起的心包填塞等而開胸探查止血術的例數。所有病人術后至少有一次超聲心動圖的檢查,以避免遺漏沒有癥狀的心包積液患者。
1.2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x±s表示,P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