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機看

        分享

        膝關節炎的中醫辨證是什么

        參與醫生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 楊曼 副主任醫師
        膝關節炎的中醫辨證,痹者在病機為經絡閉阻、氣血失和、氣血瘀結、痰瘀互結、正氣虧虛是發病的內在條件。營衛失和、氣血虧虛、肝腎不足、脾胃虛損均可導致正虛邪戀,由風、寒、濕之邪侵襲人體,或者勞損、外傷等因素,痹阻膝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脈絡不通,不通則痛,故而出現膝關節的腫痛、重著、屈伸不利、腫大、僵硬等癥狀。我國傳統醫學將骨性關節炎分為風寒濕阻、風濕熱阻、肝腎虧虛、痰瘀痹阻等證型,不同的證型臨床表現如下: 1、風寒濕痹證:分為兩種證型,包括寒勝痛痹證,表現為肢體關節痛劇,固定不移,遇寒痛甚,得熱痛減,重者關節屈伸不利,舌苔淡白,脈弦緊或沉遲。其次是濕勝著痹證,表現為關節沉重酸脹疼痛,重者關節腫脹散漫,重著不移,四肢活動不便,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緩; 2、風濕熱痹證:關節疼痛可涉及一個或多個關節,活動不便,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得冷則舒,或有皮下結節或紅斑,可伴有發熱、汗出、口渴等,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浮數; 3、痰瘀痹阻證:痹證日久,肌肉關節刺痛,固定不移,或關節肌膚紫暗、腫脹,按之較硬,肢體頑麻或重著,或關節僵硬變形,屈伸不利有硬結、瘀斑,面色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膩,脈弦澀; 4、肝腎虧虛證:痹證日久不愈,關節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軟;或畏寒肢冷,五心煩熱,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津,脈沉遲或細數。 臨床上根據不同的證型,分別進行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化痰散瘀、補益肝腎等辨證治療。
        相關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会昌县| 随州市| 萨迦县| 扶绥县| 新野县| 红河县| 柳林县| 浮梁县| 蒙山县| 普兰店市| 安宁市| 成安县| 鄂尔多斯市| 合江县| 丰原市| 清徐县| 大石桥市| 海伦市| 鄂尔多斯市| 塔河县| 布尔津县| 读书| 河津市| 贵阳市| 上思县| 金寨县| 西藏| 枝江市| 古交市| 团风县| 乌兰浩特市| 内江市| 安庆市| 志丹县| 杭锦旗| 南通市| 汉川市| 象州县| 宣恩县|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