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于首都醫療服務重心想基層傾斜的情況,北京衛計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鐘東波在今天舉行的“2014北京市衛生計生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作出回應。他說,建立合理分級診療的模式是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醫改的重要任務,這將作為北京市衛計委2015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中華康網編輯了解,北京市衛計委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措施,推動建立分級醫療模式。2015年,北京市將出臺九項新政,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進基層首診、分級醫療,著力解決大醫院處于“戰時狀態”問題。
在基層醫療機構方面,采取三項措施: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激勵機制,調動其提供擴大家庭醫生式服務的積極性;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非公基層醫療機構參與社區衛生服務提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藥分開,繼續擴大社區用藥范圍,減少患者因社區缺藥而不得不到大醫院就診的情況。
在醫院層面,也采取三項措施:鼓勵大醫院與下一層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簽訂集體多點執業協議,讓更多的大醫院醫務人員到基層提供醫療服務;大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轉診病人優先、敞開供應號源,必須至少將30%以上的號源用于滿足社區衛生機構及下級醫院轉診所需;推進各區縣醫聯體對轄區居民的全覆蓋,加快橫向醫聯體建設,深化醫聯體內部的分工協作機制尤其是雙向轉診體系的建設。
在經濟政策支持方面,擬采取三項措施:借鑒各地經驗探索實行新農合當地一級醫療機構首診制,除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參合人員未經轉診,自行到常住縣(區)域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其醫療費用不予報銷;理順各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比價關系,讓大醫院提供常見病多發病不合算,不必依靠不必要地擴大醫療服務量獲得合理補償;完善醫院評價體系,將醫聯體發展情況特別是推進分級醫療情況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并將財政補助與評價結果掛鉤。
據鐘東波介紹,按照目前初步研究的思路,北京2015年將借鑒各地經驗,探索新農合參合人員試行“基層首診制”。
同時,大醫院將至少拿出三成號源,提供給社區轉診病人。數字顯示,去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向上級對口醫院轉診患者18324人,大多數社區就醫、有轉診需求的病人能夠3天內轉診到大醫院,平均效率明顯高于直接到大醫院掛號。
以上內容僅授權中華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