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發展能否有后勁?基層醫療機構如何留人?公立醫院改革的積極性如何提升?……
19日,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展開為期三天的“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專題調研。在聽取了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情況匯報后,全國人大代表拋出了一系列問題。
筆者從會上獲悉,自2009年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廣東積極探索廣東特色醫改路徑,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提高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群眾看病就醫問題逐步緩解。
2014年,廣東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31.8%,比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因經濟困難而未就診的比例由2008年的18.1%下降到2013年的4.6%,未住院的比例由58.2%下降到34.7%。但依然存在醫療水平區域發展不平衡、基層醫院人才流失等問題。
代表辣問1
為何粵東西北新招技術人員5年流失39%?
建議:鄉鎮衛生院符合條件的人才可直接入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對基層醫療水平的關注。此次調研,他又拋出相關問題。“此前,縣醫院是我們的‘軟肋’,如今,廣東狠抓縣醫院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縣以下醫院呢?而且,廣東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也較突出,值得關注。”在“點贊”之余,鐘代表的提問一針見血。
筆者了解到,前不久,廣東已部署建立了珠三角6市對口支援粵東西北8市、41家城市三級公立醫院對口支援58家縣人民醫院的支援體系,以提升縣醫院服務能力。然而,據省衛計委公布的數據,近5年來粵東西北地區新招聘的1.3萬衛生技術人員中,流失率達到39%,制約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
“每年,廣東醫學院校畢業生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為何會留不住?在我看來,歸根結底是待遇問題,也是發展空間的問題。”鐘南山說。
對此,省衛計委黨組書記駱文智透露,廣東已啟動實施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貼補助政策,省財政下達各市2015年邊遠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17027.4萬元。
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副局長董炳光透露,為解決粵東西北人才引進難題,廣東同意粵東西北地區各縣級人民政府,將在本轄區內鄉鎮衛生院連續工作2年以上的、具有助理醫師以上執業資格的在職不在編人員,作為急需引進的短缺專業人才,免予公開招聘,直接辦理入編手續,著力解決粵東西北地區鄉鎮衛生院人才引進難題。
代表辣問2
取消加成后10%的財政補助夠嗎?
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財政補助比例
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是廣東醫改工作的重頭戲。駱文智介紹,如今,全省58個縣(市)153家縣級公立醫院均參加改革并取消藥品加成,實現所有縣級醫院全覆蓋。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所減少的合理收入,80%由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10%由各級財政補助(其中省財政承擔7成),10%醫院自行消化。
“調整服務價格能否解決問題?”“財政補助10%夠不夠?”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雷于藍等代表,異口同聲提出了這一問題。
“取消藥品加成,僅有10%的財政補助,太少了。”一向“敢言”的鐘南山指出,“既然是公立醫院,要回歸公益性,醫生、護士的工資就應由政府‘買單’”。
廣州市副市長歐陽衛民在說明廣州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時,也提到了這一問題――2013年9月1日起,廣州增城、從化5家縣級公立醫院全面取消15%藥品加成,原有藥品加成80%通過醫療服務價格調整,20%由財政給予補助。然而,取消15%藥品加成只是斬斷了醫藥流通領域最末端的利益鏈條,藥價虛高的機制沒有改變,僅僅就取消藥品加成補損失無法解決根本性問題。廣州市衛計委一位負責人表示,廣州在請來第三方機構對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的情況進行了評估,發現確實存在政策性虧損的情況。
來自醫療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莊建對此深有感觸:“雖然還沒改革到我所在的省屬醫院,但是如果從醫院發展考慮,一年政策性虧損可以吃老本,那五年呢?再發展下去怎么辦?歸根結底,還是要政府加大投入,尤其是對醫療機構的投入。”
對此,廣州市衛計委專家建議,因醫院類型不同,如有的是綜合性醫院、有的是中醫院、有的是婦幼保健院等,可考慮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財政補助比例。代表們還建議,廣東可從省的層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使服務價格與價值逐步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