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醫師猝死事件頻發,并呈現從偶發轉為常態的趨勢。作為健康守門人,醫師自身健康已然失守。改變先從了解開始,2015年10月27日,在中國醫師健康調研新聞通氣會上,中國醫師健康調查方案和細則發布。該方案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醫師報》、以嶺藥業聯合發布。
發布會現場
超負荷工作當下已成為醫師工作常態。根據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提供的一組數據, 52.72%的醫師每周平均工作時間是40~60小時,32.69%醫師工作時間在60小時以上。高負荷工作引發的惡果已見端倪。據不完全統計,2011~2015年間,已發生30起中青年醫師猝死事件。
發布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張侃指出,“根據國外的相關研究,如果醫生疲勞、患者給醫生的壓力太大,醫生出錯的概率將大大增加。改善醫師健康,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調研研究十分必要。”
《醫師報》執行總編輯兼常務副社長張艷萍介紹,與之前針對醫師健康問題的調研常常止于醫師所患疾病等表面現象,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不同,中國醫師健康調查項目將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致力于挖掘醫師健康問題的根源,并提供解決方案。
據問卷設計主要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丁黔介紹,為確保問卷的嚴謹與專業,調查問卷設計過程中,參閱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和文獻,并經多次專家論證,有專業的團隊支持和參與。
調查不僅包含醫師身體健康,還涉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身體健康方面涉及疾病史,生活習慣等;心理健康涉及職業發展需求、工作滿意度、職業認同感等;社會適應涉及到工作流程、團隊合作、醫患關系,家庭關系等。
此外,分層級調研也是本調研的一大特色。問卷樣本根據經濟發展的狀況、地理位置,以及醫療服務能力的水平,定省份、定城市、定醫院、定醫生,不僅涉及大醫院,還包括縣級、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立衛生院、民營醫院。樣本還考慮到了醫生資源配置、不同臨床科室、疾病分布、醫師職稱級別、男女比例等問題。整個調研將涉及近十萬人次。調研結果將形成中國醫師健康狀況白皮書,
在問卷調研之外,調研項目也將在國內各地區和專科領域開展“關愛醫師健康系列”沙龍,由政府部門、行業人士、醫師代表等各方人士共同為改善醫師健康建言獻策。以嶺藥業市場部總監武雙平表示,將通過沙龍的開展全力配合調研的實施。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陸軍希望,調研結果和白皮書的發布能夠為改善醫師健康狀況尋找出路,為行業協會發揮相關作用、國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候任會長米衛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老年健康服務業協會會長李小鷹、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支修益表示,調研的出臺,體現了中國醫師協會對醫務人員的關懷,調研結果的出臺會有助于行業環境的改變,并表示對調研實施給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