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官網關于腫瘤免疫療法研究課題的介紹。
21歲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生魏則西今年4月12日因病去世。兩年前,他被檢查發現腹部有滑膜肉瘤,后通過百度檢索鎖定了“生物免疫醫療法”,并最終選擇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采用該療法治療,醫院醫生還表示與斯坦福有合作。
昨天,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媒體關系部工作人員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斯坦福大學方面并未與中國醫院有過合作,與此次事件更無關聯。
昨天,記者通過網絡檢索發現,網上關于武警二院腫瘤生物中心的信息顯示,2009年,生物中心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整體引進用于生物治療的全套技術,組建腫瘤生物中心,成為國內首家專業性腫瘤生物治療醫院。該簡介中還稱,2013年,武警二院在原有的DC-CIK技術上,發展升級為多細胞生物治療,使得生物治療的療效和技術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
不止武警二院,記者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武警醫院斯坦福”,結果顯示,武警三院在網上的宣傳中也有類似的內容。一則介紹武警三院“特異性抗腫瘤免疫療法”的消息中,稱北京武警醫院聯合美國斯坦福大學共同研究出一項腫瘤免疫治療技術,即利用包括DC、CIK細胞在內的多種免疫細胞發揮抗癌作用,并稱該治療技術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已成為我國最成熟的腫瘤免疫治療技術之一。
但事實并非如此。昨天下午,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媒體關系部工作人員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斯坦福方面并未與中國醫院有過合作,與此次事件更無關聯。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官方網站顯示,醫學院方面確有關于CIK細胞的研究課題,但該研究是針對脊髓發育不良或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治療方案。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也的確開展了相關的研究項目,但相關項目簡介中的信息顯示,盡管這種腫瘤免疫治療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攻克方向,但目前腫瘤免疫治療仍然處在研究、試驗階段,并沒有投入到臨床治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