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后,被稱之為“味之素”的味精誕生了。簡單來說,味精就是谷氨酸鈉的結晶。
將味精用水稀釋3000倍,依舊可以嘗到鮮味,而食鹽400倍、蔗糖200倍就已品嘗不出味道。
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種人工化學合成品,其實它和醋、醬油一樣,是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經生物發酵后提取、精制而成的調味品:使用經過挑選的谷氨酸微球菌菌株,在培養基中生產谷氨酸。這些細菌通過其所能分泌谷氨酸的能力進行篩選。之后谷氨酸從液體培養基中被分離出來,提純,制成其鈉鹽,谷氨酸鈉。
味精真的能給健康帶來很多“麻煩”嗎
我們來逐條分析一下,朋友圈關于味精的那些傳言吧:
1、高溫下使用味精致癌?No!
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但是研究證明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并沒有危害,更不用說是能致癌了。所以味精致癌,毫無疑問是謠言。
但是,焦谷氨酸鈉沒有味道,所以如果說高溫下使用味精,唯一的害處可能就是菜吃起來沒有那么鮮美了。
2、味精傷腦?No!
谷氨酸有刺激大腦興奮的作用。
腦組織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它氨基酸,故谷酰胺可作為腦組織的能量物質,改進維持大腦機能。谷氨酸作為神經中樞及大腦皮質的補劑,對于治療腦震蕩或神經損傷、癲癇以及對弱智兒童均有一定療效。
說味精傷腦,顯然是不靠譜的。
3、吃味精導致中餐館綜合征?No!
1968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經歷。大致是說開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鐘,后頸開始麻木,并開始擴散到雙臂和后背,一般持續兩個小時左右。這篇文章引發了世界性的對于味精的恐慌,被稱之為“中餐館并發癥”。后來有一些針對“中餐館并發癥”的研究,但是無法證實它的存在。不過,基于“沒有證實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須有懷疑精神,這個故事很快廣為流傳,但是針對它的研究也就沒有人關注了。
也有證據表明,這種癥狀實際上是對味精過敏,不具有普遍性。
4、味精是高鈉食品?No!
一聽到味精是谷氨酸鈉,很多人肯定就在想:現在提倡低鈉飲食,味精吃多了肯定會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
其實不然,食鹽之中鈉離子的含量大約在40%左右,但是谷氨酸鈉則更低只有12%,差不多只有食鹽鈉離子的三分之一。
所以某種角度上來說,吃味精比吃食鹽,更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