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應注意每次不超3種

          發布時間:2016-10-18   來源:中華康網   
            手機查看

        支招

        兒童用藥遵循四原則

        于力表示,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防止濫用,是避免兒童藥物性腎病最有效的途徑。

        原則一:

        避免使用腎損害藥物

        孩子感冒發燒等常見病多發病,能不用藥盡量不用藥,實在需要吃藥,也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盡量避免選用腎毒性較大的抗生素,尤其是疑有腎功能不全或腎臟病史者,更應選擇對腎臟無明顯毒性反應的藥物。

        于力列舉了一些常見的可能導致腎損害的藥物,主要包括青霉素類(如甲氧西林、氨芐西林)、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拉啶)、氨基糖苷類(如新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類、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腫瘤藥物等。“一些比較老的抗生素在大醫院基本都不用了,但因為價格便宜,不少基層、鄉鎮醫院還在使用,這些藥物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害,尤其是兒童。”

        值得注意的還有解熱鎮痛藥。乙酰氨基酚是目前應用最廣的解熱鎮痛藥,但3歲以下兒童應慎用。臨床不少兒童在服用感冒通(含雙氯芬酸鈉)后出現血尿,因此這類藥兒童是不應該使用的。

        此外,吲哚美辛、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等一類解熱鎮痛藥不適合兒童服用。

        原則二:

        不要“一生病就急忙吃藥”

        孩子一生病,部分家長往往就忙著讓孩子吃藥,有時甚至未在醫生指導下多種藥物混吃。

        一般的常見病比如普通感冒、發燒,是有一定規律的,整個病程持續5~7天很正常,這期間孩子可能會反復發燒。有些家長總擔心發燒會燒“壞”孩子,想盡辦法要把燒退下去,比如孩子發燒未超過38.5°C時,就讓孩子吃各種退燒藥,甚至無視藥物說明,讓孩子一天吃好幾次退燒藥。

        于力說,新生兒發熱,不建議使用藥物退燒,應以物理降溫為主;1~3個月的嬰兒,視病情需要按醫囑治療;3個月以上的嬰幼兒,體溫超過了38.5°C才需要服用退燒藥。

            精彩必讀
            很多人有午睡的習慣,中午不睡一覺感覺下午工作...
            ――致電影《老炮兒》劇組和國家廣電總局近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太湖县| 邹平县| 五大连池市| 鄄城县| 涪陵区| 青浦区| 曲水县| 漳平市| 瑞丽市| 广平县| 鹿邑县| 浪卡子县| 连云港市| 靖西县| 察雅县| 紫云| 开原市| 唐河县| 麻江县| 维西| 定结县| 昭苏县| 平安县| 漾濞| 博罗县| 卫辉市| 朝阳市| 澜沧| 咸宁市| 涿州市| 前郭尔| 凤凰县| 将乐县| 正蓝旗| 安宁市| 高密市| 会理县| 阿克陶县| 麻阳|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