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癥患者應立即戒酒。如酒癮已深,以往曾發生癲癇、譫妄、幻覺等戒斷癥狀,為防止驟然停飲導致戒斷反應,可予氯丙嗪口服或肌注。國外曾應用行為療法戒酒,在接觸酒類同時,應用阿撲嗎啡或吐根堿,以產生惡心嘔吐;也有服用戒酒硫,使酒的氧化停滯在乙醛階段,體內乙醛蓄積會引起惡心嘔吐、大汗、心悸、心前區疼痛和難受的瀕死感,從而建立厭惡酒類的條件反射。要達到長期戒酒目的。主要需了解病人形成酒精依賴的心理社會因素,因人制宜地采取措施,使病人樹立戒酒的信心和決心。戒酒時應對其慢性中毒癥狀作對癥處理。 急性酒精中毒的分期和表現: 急性酒精中毒者發病前往往有明確的飲酒過程,呼氣和嘔吐物有酒精的氣味。
中毒的表現大致可分為三期: 興奮期眼睛發紅(即結合膜充血),臉色潮紅或蒼白,輕微眩暈,欣快感,語言增多,逞強好勝,口若懸河,夸夸其談,舉止輕福有的表現粗魯無禮,感情用事,打人毀物,喜怒無常。絕大多數人在此期都自認沒有醉,繼續舉杯,不知節制。有的則安然入睡。 共濟失調期動作笨拙,步態蹣跚,語無倫次,發音含糊。 昏睡期臉色蒼白,皮膚濕冷,口唇微紫,心跳加快,呼吸緩慢而有鼾聲,瞳孔散大。嚴重者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死亡。有的酒精中毒病人也可能出現高熱、休克、顱內壓增高、低血糖等癥狀。
有急、慢性之分。短時間內一次飲用超量酒精(乙醇)制品后出現急性酒精中毒,又稱醉酒狀態。飲酒后乙醇在胃和小腸迅速吸收,5分鐘即可在血中發現 ,30~90分鐘達最高濃度,并分布到全身各部。少量以原形從尿、汗液及呼氣排出,90%以上在體內( 主要在肝臟 )代謝 。對酒的耐受量因人而異,極少數人對酒類特別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