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可忽視甲亢
――內分泌專家陳耀主任醫師談老年人甲亢
70歲的張老伯近2個月感到食欲不振、厭食、腹部脹悶,去消化科就診,經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胃炎,給予相應治療癥狀無明顯好轉。繼而出現乏力、腹瀉、便秘,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體重減輕。經腸鏡檢查排除了結腸癌,轉內分泌科就診,確診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經治療,癥狀逐步好轉。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風濕內分泌科陳耀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陳耀主任醫師說,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多見于青年女性。但60歲以上的老人也可發生甲狀腺機能亢進,約占全部甲亢病人的10~17%,一般認為和老年期內分泌失調有關。
什么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陳耀主任介紹說,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位于頸部氣管的兩側。它能夠攝取碘,合成甲狀腺素,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新陳代謝活動發揮著調節作用。甲亢是起因于甲狀腺素過度分泌而引起的一種病癥。通常發病或緩或急,多在數周至數月的時間內甲狀腺逐漸腫大。一般病人常有低熱、心慌、乏力、多食易饑、煩躁易怒、消瘦、容易出汗、眼球突出、大便次數增多等癥狀。由于老年人的甲狀腺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萎縮,其功能也有所降低。患甲亢后,雖然甲狀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血液對甲狀腺素的結合力下降,機體組織對甲狀腺素的反應能力減弱。因此,老年人甲亢與青年患者在臨床表現上有所區別。通常,上述多食善饑、神經緊張興奮及甲狀腺明顯腫大等特征性的癥狀多不明顯,往往被忽視,還易于造成誤診。
老年人甲亢為何易誤診
陳耀主任指出,老年人甲亢被誤診的不在少數。之所以說老年人甲亢患者診斷困難,是因為癥狀少而甲狀腺腫大不明顯,而且甲狀腺功能檢查的結果也不呈明顯高值,所以一般認為是老化的表現,而不懷疑是甲亢。
與此相反,少數老年人甲亢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癥狀,所以容易給檢查醫生以錯覺。比如說腹瀉,有特別劇烈腹瀉癥狀的病人或者短期內體重明顯減輕的患者來院檢查時,醫生首先考慮為其他疾病。還有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與心臟病,當出現心悸、氣短、心律不齊等癥狀時,醫生首先會按高血壓、心臟病治療,卻忽視了甲亢。有的患者表現為厭食、惡心、嘔吐、腹瀉、消瘦,很像消化道癌癥的癥狀。
再進一步地說,甲亢所特有的“精神興奮狀態”在老年甲亢患者中比較少見,僅表現為神情淡漠無欲的患者有時會誤診為精神病。少數病人表現為神情淡漠、兩眼發呆、反應遲鈍、嗜睡等神經癥狀,再加上伴有甲亢的肌肉乏力癥狀則多數被考慮為腦疾病;如果再伴有意識障礙,更會被懷疑為腦腫瘤或腦動脈硬化癥。疲勞、乏力時首先又會考慮為肝病或者癌癥。
總之,患老年性甲亢時,自覺癥狀不突出,由于老年人代謝明顯減緩,即使出現一定程度的甲亢癥狀,代謝亢進也會被掩蓋,因而仍無典型表現。一旦進入極限狀態,機體將無法耐受而從某一薄弱點突破,從而出現單一劇烈的癥狀。所以,靠不典型的癥狀來診斷老年性甲亢是很困難的。因此必須提高警惕,如有上述癥狀表現,要及時去醫院診治,只要做甲狀腺功能檢查,診斷并不困難。
老年性甲亢和心臟病
68歲的王大媽由于感到胸悶、心悸而到醫院檢查,做了許多檢查仍然原因不明,所以暫時考慮為心衰,但是按心衰治療療效差。此后,心悸反復發作,伴心律失常、食欲差。收住院治療,例行甲狀腺功能檢查發現異常。于是就請內分泌醫生會診,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經治療,癥狀很快得到改善。
老年性甲亢以心臟病型多見,容易并發器質性心臟病。但很少有心動過速,而是出現心房撲動、心房顫動等多種心律失常;也可呈現心力衰竭的癥狀;有的表現為頻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中原因是大量甲狀腺素的作用,使心臟的負荷加重所致。上述癥狀很像冠心病。因此,甲亢患者平時應常去醫院做詳細檢查,特別是心臟方面的檢查,以明了是否合并有老年人?;嫉墓谛牟 ?/P>
陳耀主任醫師說,如果明確了診斷,病人應遵醫囑,合理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的治療,一般不能少于一年半。由于老年人全身情況較差,合并癥突出,在治療的同時,應注意充分休息;忌食海帶、紫菜、海產貝類等食物,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補充因代謝亢進而引起的消耗;及時控制各種并發癥等,讓病人順利渡過難關。
《福建衛生報》2011.10.6 黃民杰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