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作為消化性潰瘍中的常見類型,胃潰瘍的地理分布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趨勢,且好發于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兩季。此外,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可能與吸煙、生活及飲食不規律、工作及外界壓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近年來,胃潰瘍的發病率開始呈下降趨勢,然而其仍屬消化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生主要與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損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復因素之間失平衡有關。幽門螺桿菌(H. pylori)感染、非甾體抗炎藥(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分泌異常是引起潰瘍的常見病因。典型的潰瘍疼痛具有長期性、周期性和節律性的特點。其中,胃潰瘍多好發于在胃角和胃竇小彎,多見于老年男性患者,其發病與季節變化有一定關系。
本病絕大多數位于胃和十二指腸 (98%~99%)。在人群中約有10%的人在一生當中可能罹患此病,因此是一個多發病和常見病,在消化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胃潰瘍患者西藥治療:
1、制酸藥可減低胃、十二指腸的酸度,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
2、抗膽堿藥能抑制迷走神經而減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改善局部營養和延緩胃排空時間,從而有利于食物和制酸劑中和胃酸。但其會延緩胃排空,導致胃泌素分泌增加,故不宜用于胃潰瘍。
3、組胺H2受體拮抗劑是目前國內治療消化道潰瘍的首選藥。
4、質子泵抑制劑多和甲硝唑及抗生素組成三聯療法,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
胃潰瘍患者中醫治療:
則包括健脾益氣、疏肝和胃、清肝泄熱、活血化淤、滋養胃陰、收斂制酸等方法。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病具有協同作用,經多種途徑達到制酸、解痙、消炎,促進潰瘍愈合的效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