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楊喜山
驚恐障礙(PD)是以反復出現顯著的心悸、出汗、震顫等植物神經癥狀, 伴以強烈的瀕死感或失控感, 害怕產生不幸后果的驚恐發作為特征的一種急性焦慮障礙。人群中超過1/3 的個體經歷過驚恐發作[1]。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流行學規劃區(NMH-ECA ) 研究發現, 6 個月內個體患病率為0.7% , 1年內2.3% , 終身患病率1.6% [2]。1993 年美國國家疾病調查中心的統計, 普通人群中, 約15% 的人一生中有1次驚恐發作, 3% 的人在過去1 個月中有1次驚恐發作, 1% 的人已達到DSM-Ⅳ驚恐障礙的診斷標準[3]。可見, 驚恐發作在人群中是很常見的。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楊喜山
驚恐發作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仿佛窒息將臨,死亡將至,驚恐萬狀,四處呼救,常伴有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常常出現下列癥狀:①心血管癥狀:胸悶、胸痛、心動過速、心律不齊、高血壓等; ②呼吸癥狀:呼吸困難、過度換氣、咽部或胸部緊縮感; ③神經癥狀:頭痛、眩暈、四肢麻木、感覺異常,也可出現肉跳、出汗、全身發抖等癥狀。驚恐發作起病急驟, 終止也迅速,一般持續10-20分鐘自行緩解,發作期間神志清晰,發作過后虛弱無力,需幾天才能恢復。
國內有文獻報道,約64.51-75%的PD發作的臨床表現與心臟病相似,患者多就診于綜合醫院心血內科或急診科,極易被誤診誤治。 Starcevic 等[4] 認為: 心動過速、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眩暈、震顫和面部潮紅是絕大多數驚恐發作的一個突出特征,是驚恐發作和驚恐焦慮的一級或核心癥狀。
有些PD發作的患者,表現為陣發性心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測發現,有些心率正常,有些出現竇性心動過速,有些有室性早搏,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效果不好,經過抗焦慮治療,癥狀很快得到控制。
國內楊菊賢等[5]綜述,心血管疾病患者焦慮與驚恐發作的發生率高,臨床表現常見為胸痛、高血壓、心動過速、心律不齊以及類似左心衰竭表現等。 挪威的Dammen 等指出,在PD患者中,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約有38 %主訴胸痛,易被心臟科醫師誤診為冠心病心絞痛[6]。雖然,國內外的資料報道,PD患者經常表現為胸痛發作,但我們所見的PD患者,除了出現驚恐障礙的一般表現外,常常表現為突發的胸悶氣短,PD緩解,胸悶氣短也消退。許多患者,由于同時合并抑郁或預期性焦慮,突發性胸悶氣短消退以后,出現持續較輕胸悶氣短,時間多達數小時到數天,常在休息時出現,有些患者活動時加重,經過休息僅僅能夠恢復到活動前的水平。
PD患者由于“交感風暴”,迅速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可表現為陣發性高血壓或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果僅針對高血壓或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療,常得不到滿意的效果。Carre 將有顯著PD表現的患者,分成三種類型: ①表現為驚恐發作,除突然血壓上升外,常伴有煩躁、氣急、心動過速、出汗、肢體發抖等表現,可表現為高血壓危象; ②類似驚恐發作,除上述癥狀外,尚可出現過度換氣、竇過速、高血壓和陣發性房顫; ③驚恐反應:表現為應激性血壓上升、低血糖和氣急[7]。臨床醫師,應該學會識別表現為陣發性高血壓的 PD患者,這類患者即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在原發性高血壓的基礎上發作,極易被誤診為嗜鉻細胞瘤。
加拿大的Morris 等對心臟科門診就診的患者用DSM - IV 標準檢測,發現12.5 %的患者有PD,他們的主訴癥狀較嚴重,常主訴心慌、胸悶、氣急、夜間不能平臥,但客觀檢查心臟病都不嚴重,心功能尚佳,都不足以發生急性左心衰,用左心衰的標準治療不一定有效,但抗焦慮治療效佳[8]。
文獻報道部分PD患者有述情障礙。臨床工作中發現,詢問患者是否有無恐懼感,有些患者語言上表達沒有恐懼感,但在實際行動上確表現極為焦慮不安,一發病就急于打120住院。
選擇性5腔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為治療PD首選藥。由于SSRIs顯效緩慢,一般在2-4周生效。所以,為了盡快緩解癥狀,在治療初期,我們加上了苯二氮卓類藥物。該類藥物能在SSRIs生效前,迅速緩解癥狀。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可以維持半年,然后緩慢停藥。SSRIs治療有效后維持治療一年,以防癥狀復發。
有資料[9] 表明,88 %以上的PD呈慢性、反復發作病程。一般認為,若得不到合理干預,很少有自然緩解的病例,嚴重者將產生社會功能殘疾。提高綜合醫院臨床醫生對PD的認識,有利于PD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沈漁屯阝, 主編. 精神病學[M ]. 第4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457-460.
[2] Howard H, Goldman. 精神病學概要(英文版) [M ]. 第1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285-288.
[3] EatonWW , Kessler RC,W ittchen HU , et al. Panic and panic disorder in the U nited State [ J ]. AM J P sych iatry, 1994, 151 ( 3) :413-420
[4] Starcevic V , kellner R ,Uhlenhuth EH , et al . The phenomenology of panic attacks in panic disorder with and without agoraphosia [ J ] .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1993 ,34 (1) ∶36 - 41.
[5] 楊菊賢,虞俊,陳啟稚.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慮與驚恐發作[J ] .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 ,10 (1) ∶24 - 27
[ 6] Dammen T , Amesen H , Ekeberg O , etal. Panic disorder in chest pain patients.J Intern Med , 1999 , 245 (5) :497~507
[7] 楊菊賢, 張陽。心理行為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 年第11 卷第2 期,121-122
[8] Morris A , Baker B , Devins GM , et al . Prevalence of panic disorder in cardiac outpatients[J ] . Can J Psychiatry , 1997 , 42 (2) ∶185 - 190.
[9] 楊海晨,胡紀澤. 驚恐障礙的維持治療[J ] .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3 ,19 (2) ∶50.
歡迎登錄中國傳統文化心理治療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10956543
傳統文化心理治療微博:http://weibo.com/yangxishan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