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心律失常的危害有多大嗎?心律代表著心臟的節律,通俗講就是心跳。心律失常說明心臟的節律出現異常現象。心臟內的激動起源或者激動傳導不正常,引起整個或部分心臟的活動變得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或者各部分的激動順序發生紊亂,引起心臟跳動的速率或節律發生改變,就叫做心律失常。早搏、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房顫、室顫均為心律失常的病癥。另外,心律失常通常包括兩種狀態,一部分是可感知的,即患者能感受到心跳異常帶來的不適感;還有一種是心電圖上能顯示的心跳異常,叫心電傳導異常。后一種情況,可能患者短期或者長期都不會察覺不適。
1.心律失常的多發人群和發病年齡段
心律失常的發病率很高,在心臟病及其并發癥中。僅排在高血壓、冠心病之后,位居第三。另外需要解釋的一個誤區是,并不是患有心臟病的人才會出現心律失常,也有有1%~2%甚至3%~4%的正常人會出現癥狀。心律失常的發生在任何年齡都有很多。青年人,更多的是出現心動過速、早搏的現象;而中老年人會出現房顫,室性心動過速等癥狀,兒童的發病率相對較少。
2.是否所有心律失常癥狀都需要治療?
在所有心律失常的癥狀中,早搏最為普遍。具體來說,絕大多數的早搏,病沒有危險。若并未感覺到不適,不需要進行任何服藥和手術的治療,對生活也沒有不良影響。但是,如果出現頭暈、心悸甚至昏倒等癥狀,通常是還有較嚴重的心律失常。這種情況下,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檢查,采用藥物治療的措施改善癥狀,如若患有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就有可能要進行裝心臟除顫起搏器的手術。
3.用藥物治療心律失常的效果如何?
心律失常和高血壓、冠心病不一樣。對心律失常來說,醫生對病人的建議是盡量不吃藥。這是第一原則。在不經常感覺到不適的情況下,完全不需要靠藥物來改善病情。但是如果每天犯病很難受,并且吃藥可以緩解癥狀,則可以采取藥物治療。但由于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并不能改善預后。不能直接作用于心律失常,減少發作,所以,對于普通的公眾來說,醫生建議:盡量不吃藥,并聽從醫生的建議來決定是否服藥,另外保健產品對心律失常也并無療效。
4.對于心律失常年輕化的現象,怎樣進行預防?
很多人認為心律失常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現在由于工作壓力大,勞動強度增加,有很多青年人也出現了早搏、心悸等現象。馬教授認為并不需要擔心,所有年輕人的心律失常,除了極少數、危險的、致命的心律失常以外,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危險的。由于勞累,早搏現象加重,也不要擔心,并無危險。但是年輕人仍要注意,過度勞累不等于工作積極,過勞不僅僅對心臟,對身體任何臟器都有危害,所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的作息規律都有助于防治心律失常。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