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某,男,60歲,住東城,北京人,退休干部,身高168厘米,體重67公斤,性格急。主訴發熱十余日,熱度不太高,在攝氏37.7度至攝氏38.6度之間。伴有有半頭痛,咳嗽入夜加重,回憶發熱之前有中午躺沙發吹電扇的情況,當時有些頭痛發緊。化驗血常規基本正常,白細胞不高,大便下不來,平素大便正常,胸中發熱感。C-反應蛋白高。在軍區總醫院超聲心動顯示心包積液,不能確定與發熱的關系。安貞醫院檢查認為積液量不大,認為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建議到免疫科檢查確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濕科隗合坤
初診(2013-08-10)左脈稍動些,右脈動些緊些,舌色重,苔厚膩。病人心急問能否治愈,多長時間,我根據經驗和感覺告知不超過兩周,病人欣然接受。中醫診斷外感熱病,辯證暑季外感,濕熱彌漫三焦。立法:散邪驅濕通利三焦。
處方:薄荷6柴胡10杏仁12蘇葉6荊芥10生薏米30白蔻10厚樸10青蒿15知母6枳實10通草2生大黃3(后下)滑石30竹葉3黛蛤散30防風30金銀花30全瓜蔞20黃芩10前胡6焦檳榔10連翹12丹參10藿香6茵陳10蒼術10清半夏9。5劑,帶回家自己煎藥,頭煎10分鐘,二煎15分鐘,混合,3-4小時喝一次。忌油膩忌飽食。清淡飲食。我告訴病人,3-4劑時可以退熱。
二診(2013-08-15)病人非常興奮,“報喜”“三劑半退燒、吃飯香了、頭不痛了、大便通了”,但出汗有些多,還有點兒咳嗽,睡眠還差一些但發熱前睡眠也不太好。診其脈右脈不大稍動不踏實,脈以動為主稍大一些,觀其舌,舌苔厚略黃潤滑。分析為濕熱未盡,熱雖退,病未去,不能掉以輕心。前方大法不變做些調整。
處方:薄荷6柴胡10杏仁12蘇葉6荊芥10生薏米30白蔻10厚樸10青蒿15知母6枳實10通草2生大黃3(后下)滑石20竹葉3黛蛤散30防風30金銀花30全瓜蔞10黃芩10前胡6焦檳榔10連翹12丹參10藿香6茵陳10蒼術10清半夏9陳皮10竹茹10。
5劑,自煎,每日三次溫服,注意事項不變。
三診(2013-08-22)病人告知沒再發熱,自覺回到健康狀態了。心律有點快,當病人說平時也有時快,不是病。診脈已經安靜,舌苔舌色都接近正常。考慮濕熱之邪已去,病人平素身體有好,囑咐停藥觀察一周使脾胃休息觀察健康走向積累防病治病保健經驗。
四診(2013-08-29)感覺睡眠不踏實,2小時醒一次,血壓120/94mmHg。診脈左側正常大小不虛,右脈稍大,舌苔重些,舌質暗紅一些,潤。告知協和醫院檢查結果:CA12561.6,IgG18,IgA4.5,其余都正常。看來舌脈所見濕熱之邪基本驅除,但干擾心肝神氣并未恢復,且慮仍有殘匪未盡。只能再吃幾付藥助以外力。立法安其心肝剿其余邪。
處方:煅龍骨30煅牡蠣30黃芩10菊花10羚羊粉3支(沖服)陳皮10竹茹10法半夏9枳實10桂枝6柴胡10茯苓20紫草6麥冬10金銀花10鉤藤10益母草10琥珀粉2(蜜調服)連翹6炙桑皮6 青蒿10知母6杏仁6。7劑,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電話告知血壓正常,一切正常。囑咐半個月內仍要調養防止食復勞復。
按語:該發熱案也有一定代表性。提示了我們治療此類疾病的方法(可能是捷徑)。我在臨床見到此類病人很多,假如不這樣治療,而是只用西醫頭腦對待,必然是先診斷后治療。但診斷的等待時間很長,錯過了治療時間,并且往往得不到明確診斷,怎么辦?還是延誤治療時機。我覺得西醫診斷當然必要、很重要、甚至說不可或缺,但由于疾病的復雜性、醫學的未知性、大夫的水平、患者的經濟局限和看病方法的不正確等因素的影響,理想的方法應該是中西醫結合。西醫能夠比較快確診并有特異性治療方法能治愈的以西醫治療為主,診斷模糊似是而非難以快速診斷的應該檢查的同時找中醫治療。其實中醫治療熱病是很有經驗的,過去的老中醫大多是治熱病起死回生出名的,并不是“中醫慢”,比起沒有辦法治療的西醫你說誰快。當然肯定會在嚴密監控下實施中醫治療,不會有生命危險也不會影響疾病診斷。往往有經驗的中醫通過察色按脈是有感覺的,也就是說能夠感覺該病西醫診斷的范圍、能否治愈、大蓋多長時間,所以病人完全不必顧慮,我們在臨床發現大多發熱病西醫診斷結果出來之前就治好了,何樂不為?當然前提是中醫臨床經驗和學術水平要有保證。為什么過去中醫水平高,我看主要原因是沒西醫,中醫就有積累經驗的的過程。如果大家發燒都不敢找中醫,最后中醫治療該病也就萎縮了,都不會治了,將是醫學和健康的遺憾。我有信心也樂觀,因為我看到了現在的大學教育的不斷改革調整都有利于培養中醫臨床高級人才。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