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公眾對糖尿病ASCVD并發癥的認識,推動我國心腦血管事件死亡率“拐點”的早日到來,“新指南?新視點:積極啟動他汀治療,遏制糖尿病ASCVD并發癥”媒體研討會于1月23日上午在京舉辦,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專家肖新華教授與會指出: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ASCVD并發癥(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終約70%的糖尿病患者被ASCVD并發癥奪去生命。
圖為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肖新華教授會上發言
肖新華教授強調指出,糖尿病患者的ASCVD并發癥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患者的膽固醇水平,尤其是“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LDL-C)水平是預測糖尿病患者未來發生ASCVD的最危險因素。最新發布的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新版糖尿病診療指南再次強調了糖尿病患者ASCVD綜合管理,提出必須加強糖尿病患者的他汀治療以控制“壞”膽固醇:推薦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使用他汀治療,同時對于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危險因素(高血壓、吸煙、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也推薦使用他汀。
約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ASCVD并發癥
肖新華教授指出,糖尿病在全球是處于一個急劇增長的態勢。我國糖尿病發病率也在持續升高,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到1.13億,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五分之一。這一現狀對國家、社會、患者個人和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也對醫務人員構成了嚴峻挑戰。
“當人們談到糖尿病并發癥的時候,一般會想起糖尿病眼底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 肖新華教授談到,“可是事實上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屬都沒有意識到,在糖尿病并發癥中,最為嚴重的威脅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是ASCVD并發癥,約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ASCVD并發癥。”
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遠遠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風險要比與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但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并非是不能控制的。美國通過20年的糖尿病綜合管理的實施政策,在1995年就實現了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平穩下降的拐點,使得他們心血管事件急劇減少。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可以借鑒的。
膽固醇的管理對我國冠心病死亡率的下降同樣十分重要。國內外的血脂防治指南均提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首要的治療目標。大量循證醫學研究證實,降低“壞膽固醇”(LDL-C)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他汀類藥物是降低“壞膽固醇”的首選藥物。其在動脈粥樣硬化的處理方面,能夠減少主要血管事件,例如在預防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風方面的療效已超越所有其他類調脂藥物。遺憾的是,中國的現狀不容樂觀,好多患者應該使用他汀治療,但是沒有應用,即使應用了也不能長期治療。這會大大的影響中國糖尿病患者對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2015年ADA指南再次明確他汀在糖尿病綜合管理中的基石作用
肖新華教授介紹,國際上很多大的學術機構都制定了糖尿病綜合管理的指南,“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借鑒這些指南和美國的成功經驗來指導我們進行糖尿病的綜合管理,可以幫助我們盡早實現中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拐點的早日到來。2015年新的ADA指南公布,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視點和觀念。這些觀念更加強調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綜合管理”。
肖新華指出,這次的新版指南也給以臨床帶來了新啟發――
一.對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新版ADA指南明確指出,如有危險因素(高血壓、吸煙、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推薦使用他汀治療。
二.對于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新版ADA指南明確指出,即便沒有危險因素(高血壓、吸煙、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也推薦使用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壞膽固醇”(LDL-C)。
三.他汀類藥物必須長期使用。需在生活方式的干預基礎上,通過他汀類藥減少缺血性卒中、心梗等ASCVD風險。不可在“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低后隨意停藥。
事實上,“糖尿病人的膽固醇控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合理用藥,堅持使用他汀類藥的時間越長,降低心腦血管事件風險的收益就越明顯。”肖新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