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涂清涼油、風油精、正紅花油之類。
可涂在太陽穴、人中、肚臍處。
點評:清涼油、風油精和正紅花油,含薄荷腦、樟腦、桉油、冰片、薰衣草油、丁香酚等芳香族成分,具有提神醒腦、疏風止癢等作用,常用于蚊蟲叮咬,以及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暈車不適。
這些藥物防暈車的原理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其芳香氣味掩蓋了車上的異味如汽油味等有關;也可能是清涼散熱和芳香氣味轉移了人對暈車的注意力。涂風油精后可適當按摩:
6、輕輕按揉穴位。
如合谷穴、足三里穴、內關穴等等。
點評:中醫認為,暈車的產生是因為“胃氣上逆”。如,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等有降逆止嘔作用,按壓合谷穴可以治療頭面疾病。暈車開始時發生在頭面部,按壓合谷穴可起到減輕暈車的作用。
7、上車前扎緊褲腰帶,以防內臟在體內晃動。
點評:暈車引起的惡心、嘔吐癥狀,不是胃腸本身的問題,而是身體平衡系統失調所致。因此,此法防暈車效果不大。
8、耳后貼暈車貼。
據說,此法防暈效果可以維持72小時,超過一天的旅程可以考慮使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大選期間,需要連續數日坐飛機四處演講,當時就使用這種貼片。
點評:東莨菪堿可緩解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和抑制蠕動,并有顯著的鎮靜作用,防治暈車效果好。
暈車貼是東莨菪緩釋劑,不良反應一般很少。貼于耳后皮膚,6小時后藥物就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此后,貼片恒速、少量地釋放藥物,以維持血液中藥物的有效濃度。
應提前6小時把東莨菪堿貼片貼于皮膚上,這樣上車時即開始起效,效果可維持72小時。不需要時,可隨時揭掉。
要注意,貼片易受外界影響(如出汗等),而使藥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