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越久越有營養?
很多人發現,熬制時間久的湯看起來顏色漂亮而且味道更加鮮美。所以,很多人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湯更營養。其實,事實并非如此。這是溶解到湯里的少量氨基酸、核苷酸和食鹽的味道,并不代表湯的營養價值就更高。
湯主要是水,它的香味主要來自其中所含的脂肪和鮮味物質。而常見的鮮味物質主要是一些脂溶性的成分和氨基酸。煲湯時間越久,這些鮮味物質就會更多的溶解到湯里,所以喝起來就會覺得味道更鮮美。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湯會更營養。以排骨湯為例,研究發現,排骨蓮藕湯熬2個小時,蛋白質含量是0.5克/100克,再熬2個小時,蛋白質也才漲到0.67克/100克。可見,湯里的營養其實非常少,煲湯多久都不會有更多的蛋白質溶出。湯里的營養主要來自其中的干貨,比如各種肉或者蔬菜。
實驗結果顯示,長時間加熱蹄髈煲、草雞煲、老鴨煲后,其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就會有所下降;而每100克湯中的蛋白質分別僅為2.6克、1.4克、1.0克。蹄髈煲、草雞煲、老鴨煲的烹飪時間以1個小時左右為宜,可獲得較高的營養價值。煲類菜肴加熱5-6小時所付出的經濟代價與從煲湯中獲得的營養價值相比是得不償失。所以,菜肴煲得時間越長、湯越有營養的說法,既不科學,也不真實。
湯熬得太久會破壞食材里溶解出來的氨基酸,使湯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所以熬湯的時間要控制合適。燉湯,一般控制在1—1.5個小時,是比較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