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泡飯營養美味?
不少媽媽喜歡給孩子喂湯泡飯,認為湯泡飯既有營養、味道鮮美,又容易消化吸收。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方面,由于湯的營養價值低,孩子營養攝入不足;另一方面,還會養成吃飯不咀嚼的壞習慣,時間長了,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胃病的發生。
在消化食物時,需咀嚼較長時間,唾液分泌量也較多,這樣有利于潤滑和吞咽食物;湯與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沒有被嚼爛,就與湯進了胃里,導致胃和胰臟產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還被湯沖淡,吃下去的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時間久了便會導致胃病的發生。
遵循喝湯的八大原則
第一,體胖者餐前喝一碗蔬菜湯。既可滿足食欲,又有利減肥。體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湯可增強體質。
第二,孕產婦、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進食前喝半碗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頭湯。
第三,月經前適合喝性溫和的湯。不要喝大補的湯,以免補得過火而導致經血過多。
第四,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癥狀。
第五,胃病患者飯前喝湯。對于胃病患者,正確的喝湯方法是飯前先喝幾口,為口腔、腸道涂抹一層潤滑劑,減少干硬食物對消化道黏膜的損害,促進消化腺分泌。
第六,晨起最適合喝肉湯。因肉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消化可維持3-5小時,避免人們一般在上午10-12點這個時段易產生饑餓和低血糖現象。
第七,不同季節喝不同的湯。如夏天宜喝綠豆湯,冬天宜喝羊肉湯等,可以預防季節性疾病。
第八,喝湯不能長期只喝一兩種。應該各式湯飲交替,更能增加食欲,平衡營養。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
這樣喝湯更營養、滋補、健康
1、喝湯盡量少放鹽和油。
湯好喝,但是它最大的問題是鹽多、脂肪過多,對于控血壓和心血管健康都非常不利。一旦人的鹽的攝入量超標,很可能因此導致了血壓的上升,使腦卒中、心臟病及腎病風險增加。建議平時喝湯的時候盡量不要太咸,盡量少放點鹽,少做點油大的湯。
2、盡量別喝太燙的湯。
冬天天氣冷,大家都想喝點熱乎的湯。不過,世界衛生組織評估認為,喝湯溫度太高會增加食管癌的風險。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60攝氏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所以,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喝太燙的湯,最好不要超過65℃。
3、喝湯的速度不要太快。
專家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放慢速度喝湯,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湯的味道,也會給食物消化的充足時間,并且提前產生飽腹感,不容易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