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僅次于咖啡的大眾飲品。如果你喝茶,一定會注意到杯子、茶壺壁上留下的深褐色茶垢。愛喝茶的人將這些茶垢稱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漿,“無茶三分香”。但傳言說,茶垢里面有很多重金屬,還有亞硝酸鹽,如果不清洗掉可能會危害健康,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的說法。茶垢到底是什么?會不會有害健康呢?
茶垢中主要是茶多酚
曾經有觀點認為,茶垢是碳酸鈣或碳酸鎂沉淀(水垢)吸附了茶黃素、茶紅素等色素。另有觀點認為,茶湯表面形成的漂浮物是茶葉表面的蠟質。事實上,這些說法都不對。實驗表明,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少量金屬離子參與了茶垢的形成。由于綠茶的多酚類物質更多,因此它更容易形成茶垢,而經過深度發酵的紅茶、黑茶的茶垢比較少一些。當然,不同類型的茶形成的茶垢成分基本相似。
茶垢是茶多酚在空氣氧化作用下產生的聚合物,因此主要在水線附近形成并附著在容器的內壁上。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延長,茶垢中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漸增加,這意味著多酚的聚合反應還在緩慢進行。因此,泡茶時間越長茶垢越不容易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