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人體應順應大自然氣候的變化,新陳代謝相對緩慢,在保健養生與飲食調理方法亦應著眼于“藏”和“補”,冬令進補有助于溫養陽氣增強體質。關于進補背后蘊含的中醫學原理,大家又了解多少呢?該如何進補吸收好又不上火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醫科主治中醫師梁健寧給您支招。
攻略1、進補前先引補
梁健寧稱,天氣轉冷后,不宜大補,需要適當引補,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更有利于后期的進補養生。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是不錯的引補方式。
冬季喝碗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把脾胃養好了,進補才能吸收進去。他提醒,如果你覺得自己特別容易上火,建議找專業中醫師先辨明體質方可進補。
攻略2、冬天吃“三果”
梁建寧稱,梨、蘋果、獼猴桃,能去秋燥,潤肺胃,是冬季最好的水果。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蘋果有補脾氣、養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獼猴桃含有血清促進素,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鎮靜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