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會感到胸悶、氣促、頭暈以及惡心等癥狀,可以說對患者的身體和工作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下面,我們就從中醫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如何治療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屬于中醫“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疇,多由于臟腑氣血陰陽虛損、內傷七情、氣滯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養、心脈失暢而引起。中醫治療方法分為藥物和針灸及耳穴電針治療等。
通過分型辨證選用適宜的中藥,對于改善上述癥狀、控制病情有較好的療效,一般可分下列幾型辨治:
一、若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神疲自汗,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質淡,脈細弱等,證屬氣血不足、心脈失養,治宜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二、若患者表現為心悸不寧,心中煩熱,失眠夢多,頭暈耳鳴,面赤咽干,腰酸盜汗,小便短黃,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等,證屬心陰虧虛、心失所養,治宜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三、若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少氣無力、怔忡,聲低息弱,勞累后尤甚,胸中痞悶,入夜為甚,畏寒喜溫,甚則肢厥,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緩等,證屬心陽不振、氣血運行無力、心失所養,治宜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四、若患者表現為心悸胸悶,時有胸痛,痛如針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質有瘀點或瘀斑,脈澀或有結代等,證屬心脈痹阻、心失所養,治宜理氣活血、通脈安神。
五、若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多夢易醒,善驚易恐,坐立不安,畏風自汗,情緒不寧,惡聞喧嘩吵鬧,舌淡,脈細弱等,此屬心虛膽怯、擾亂心神,治宜益氣養心、鎮驚安神。
上述為大家介紹了如何治療心律失常 ,中醫治療心律失常的方法就是以上的幾種,患者可以參考一下。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該病的預防,以免再次發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