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病,它是指心臟的正常節律發生了異常改變,快于正常心率(60-100次/分)的心律失常稱為快速性心律失常。臨床上以心悸、心慌、胸悶、乏力、頭暈、目眩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肢冷汗出、意識喪失、抽搐等表現。所以需要嚴防心律失常反復發作。
正常人心跳節律規整,頻率適合生理需要。休息時跳動慢些,運動時跳動加快;兒童跳動快些,老人跳動慢些。心臟的規律跳動靠其特殊組織竇房結發出的微弱電信號的規律刺激,若這種電信號的產生和傳導出現問題,心跳就會過快、過慢或不規律,這就是心律失常。
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心臟病都會有心律失常表現,這是導致心律失常的最常見原因。其次,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過度疲勞、大量飲濃茶或濃咖啡、過多喝酒、大量吸煙等不良習慣,會干擾神經調節影響心跳。另外,感冒、扁桃體炎、傷寒、菌痢等感染性疾病,腦炎、腦瘤、腦外傷等顱內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等代謝性疾病,缺鉀或血鉀過高等電解質紊亂,以及一些藥物毒性作用,也會干擾電信號,引起心律失常。
國內還沒有關于心律失常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但臨床觀察發現,近年來該病發病率有增多趨勢,這可能與冠心病和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的增多有關。患者絕大多數為中老年人。心律失常種類繁多,為方便診治,根據心跳頻率可分為緩慢型和快速型兩類。臨床常見的早搏、房顫、房撲、室速、室顫等都為快速心律失常,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等屬緩慢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會持續存在很長時間,嚴防心律失常反復發作,例如早搏,多數會存在七八年,甚至十余年,預激綜合征將終生存在。嚴重的心律失常發作時,活動受限、生活質量差,如果反復發作,長時間以后會造成心臟擴大、心功能下降,應該盡早治療。
1、心律失常可使血液循環失常
當發生心律失常時,心房和心室收縮程序改變,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虛、胸悶、無力等癥狀。
2、心律失常較嚴重可致竇性停博、竇房阻滯和心動過緩
出現心動過速綜合癥(又稱慢-快綜合癥)
3、心律失常可導致瘁死
發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及傳導阻滯引起瘁死的發生率最高。
4、嚴重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現心前區劇烈疼痛、抽搐、暈厥及猝死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