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悸
通過動態心電圖或事件記錄器等非侵入性檢查手段鑒別心悸癥狀的原因。曾有心律失常的婦女,妊娠期間心律失常的再發是很正常的,這種心律失常往往能增加胎兒并發癥的風險。很多妊娠的患者心臟結構正常,對于房性,室性,交界性的早搏應該進行心理安慰治療,避免誘發因素。在產程的后期這些早搏會減少。藥物治療通常用于不能耐受癥狀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
2、室上性心動過速
妊娠時室上性心動過速發生的增加,而妊娠期間首發陣發性室上速的概率較低,約3.9%。另外,心動過速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將增加。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和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是妊娠期間常見的持續性的心律失常。妊娠期間,癥狀性室上速發作的相對危險度是非妊娠狀態的5.1倍。妊娠期間導致陣發性室上速加重的機制并不清楚,可能與血流動力學,自律性,激素水平和情感因素相關。
對SVT的治療包括刺激迷走神經和瓦氏動作終止心律失常。在妊娠的中晚期使用腺苷是終止SVT安全而有效的措施,單次彈丸式注射腺苷(最大量24mg),往往能成功終止母體的心律失常,而對胎兒的心率無任何影響。任何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SVT均有可能影響胎兒的血供,應直接直流電復律。β阻滯劑及鈣拮抗劑的使用是安全的。(表1:腺苷治療妊娠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
長期治療妊娠患者的SVT與非妊娠患者相同。β阻滯劑首選,其他抗心律失常藥如氟卡尼,索他洛爾,奎尼丁可作為二線選擇治療有癥狀的心律失常。IC類藥物不用于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
3.預激綜合征
妊娠時發病率較高的心律失常還要預激綜合征。對于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β阻滯劑為急性期治療的最佳選擇。避免使用維拉帕米和地高辛,因為他們能增快旁路的傳導,特別是合并有房顫時。對于長期控制心律失常,如果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的話,可選用IA和IC類藥物聯合β阻滯劑治療。
4.房撲和房顫
沒有結構性心臟病的患者妊娠時較少發生房撲和房顫。對于心臟結構正常的患者,如發生房顫,應注意尋找代謝紊亂的因素,如甲亢。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房性的快速心律失常較為常見。對于不能解釋原因的房顫,注意排除二尖瓣狹窄。
治療的藥物選擇參考先前說明的原則。頻率控制可使用鈣拮抗劑,B類或C類的β阻滯劑(不用阿替洛爾),和地高辛。發生在48小時內的心動過速,考慮使用直流電復律以避免使用抗凝治療的可能性。藥物轉復可考慮使用弗卡胺,普羅帕酮或伊布利特。伊布利特轉復妊娠時的房顫似乎比較安全,且被FDA分為C類。
5.室速
非持續性室速可發生于50%的妊娠患者,但心臟結構正常的患者,其臨床危險性較低。妊娠期室速的原因可能為圍產期心肌病,ARVD,先天性LQTS,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包括冠狀動脈痙攣或解剖學的狹窄。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室速進行緊急電復律。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室速可使用利多卡因治療。利多卡因盡管能通過胎盤,但它對胎兒的影響較小,甚至在早期妊娠時。某些患者可出現兒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心臟選擇性的β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可用于這些患者。注意使用心臟彩超了解左室功能。
持續的或反復的室速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藥治療。很多用于治療室速的抗心律失常藥被FDA劃為C類。藥物治療在充分的臨床評價潛在風險后考慮使用。奎尼丁具有較長的安全使用歷史,可選擇使用。弗卡安可用于治療心臟結構正常患者的室速。B類藥物索他洛爾可用于治療腎臟功能正常的患者。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必須住院使用,以便觀察QT間期和致心律失常作用。
盡可能避免使用胺碘酮,但對于風險較高,對其他抗心律失常藥沒反應,充分評價效應-風險后考慮使用。
6.長QT綜合征
妊娠與心臟事件的風險增加無關系,如長QT相關的死亡,心臟驟停引起的流產,暈厥等。與產前和妊娠期間相比,產后40周的危險性增加。因此建議長QT患者在妊娠和產后堅持服用β阻滯劑。
長QT患者中出現暈厥是猝死的預兆。這些患者應加強監測,可能需要住院觀察直至分娩后植入ICD。在陣痛和分娩時這些患者必須進行監護,因為QTC可能延長。這可能是由于陣痛是身體和心理上的緊張所致。
最近一項對115名LQT1(KCNQ1-A341V mutation)的妊娠患者及其未被影響的同胞姐妹妊娠時對照研究顯示,妊娠時心臟事件的風險仍較低,而且沒有過度增加流產的風險。有意思的是,因為胎兒窘迫而進行剖腹產分娩的胎兒,突變的攜帶率較高。β阻滯劑對于非妊娠時的LQT1患者治療是有效的,該項研究中使用β阻滯劑的先前有癥狀的患者在妊娠和分娩后無一例出現心臟事件。因此對LQT1的妊娠患者推薦使用β阻滯劑。
7.肥厚性心肌病
大部分合并肥厚性心肌病的孕婦能安全的度過整個產程,可能因為血管內血容量的增加抵消了外周血管阻力的降低。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暈厥等并發癥,因此建議加強胎兒監測和計劃分娩。
8.心臟驟停
心臟驟停較少發生于育齡期的婦女,約1/30000。對孕婦進行復蘇時面對的是2個患者:母親和胎兒。成功搶救胎兒存活的機會來源于成功的復蘇母親。要在胎兒存活時對孕婦進行復蘇,在妊娠25周前復蘇時的操作與非妊娠者相關。25周后因為一些生理性的改變必須對復蘇的操作做出一定的修改。由于仰臥使主動脈下腔靜脈的受阻,影響胸部按壓時靜脈回流和血液輸送,標準CPR成功率較低。因此對較晚期的妊娠患者行CPR時應用楔形物,反轉的椅子,另外搶救者的膝蓋進行支撐,使孕婦左側臥位。由于腹部臟器向頭端移位,按壓時選擇胸部靠上的位置。
胎兒必須進行心電監護。轉復時準備進行緊急剖腹產手術。25周后的妊娠緊急剖腹產手術在心跳驟停5min內進行,以挽救胎兒和盡可能的復蘇產婦。搶救者可選擇復蘇藥物進行生命支撐。搶救藥物不能從股動脈或下肢的通道輸注,因為藥物可能只有分娩后才能到達母體的心臟。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