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可呈彌漫性,也可呈局灶性,其臨床表現不一,且無特異性,故超生心動圖檢查也可從完全正常到明顯異常,包括形態和功能上的改變。因此,超生心動圖正常者不能排除心肌炎的存在,超生心動圖的異常,再結合臨床情況,對診斷才有一定幫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超生心動圖的異常主要為:
(1)左心室收縮功能異常:大多數以心律失常、胸痛為臨床表現的心肌炎患者中,左心室收縮功能仍屬正常,但也有些病例可表現出明顯的左心室收縮功能異常,其主要表現為室壁運動彌漫性減低,短軸縮短分數(SF)減小(<26%~28%),射血分數(EF)降低(<50%)。有報道說在臨床表現為充血性心衰為特征的病例中,收縮功能減退的左室舒張期內徑并不增大,此種左室腔不擴大或擴大不明顯而收縮功能明顯減退的現象,很少在擴張型心肌病中見到。因此,對于臨床上新近發生的心衰,有上述情況者應懷疑心肌炎的存在。
(2)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據報道,一些經病理證實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超聲心動圖上觀察到明顯的左室舒張功能減退,與其收縮功能異常不成比例,表現為左心室在舒張早期快速充盈后突然停止舒張。
(3)區域性室壁運動異常:有報道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二維超聲心動圖觀察到有局部室壁運動異常,表現為運動減弱、運動消失或矛盾運動,而其他部位的收縮運動正常。研究發現,此種區域性運動異常高達64%。區域性室壁運動異常可能為局灶性或局限性心肌炎所致。
(4)室壁厚度增加:國外學者觀察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室壁厚度增加,類似肥厚型心肌病的表現,心肌炎時所呈現的室壁肥厚一般較短暫,常在疾病發生后數天或數周內出現,又在數月后消失。
(5)心肌回聲反射改變:患病毒性心肌炎時,由于心肌在組織學上的浸潤或纖維化性改變,在二維超聲心動圖上可以觀察到心肌回聲反射增強和不均勻性,尤其在室間隔部位。但心肌回聲反射的改變并非心肌炎所特有,一些心肌病中也可見到,需引起注意。
(6)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有報道在以充血性心衰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心肌炎中可發生,甚至高達15%,而過去則認為在擴張型心肌病中較常見。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形成可能與室壁運動減弱,局部血流緩慢有關,也可能與心內膜的炎癥過程有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