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胃腸間質瘤的藥物治療
- 胃腸間質瘤的藥物治療
-
參與醫生

目前來講,靶向藥物治療是胃腸道間質瘤主要的治療模式,分別是伊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還有瑞派替尼以及阿伐替尼。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藥物,有一些還沒有完全上市,在我們國內只是指南當中提到。具體分析如下:1、伊馬替尼:主要是用于治療不可切除、術后復發轉移的晚期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的輔助治療,治療效果非常好。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講,用藥20個月可以保持腫瘤的穩定,但是仍然會有大概80%的患者,在晚期用藥之后20來個月可能會發生繼發的耐藥,導致患者腫瘤復發或者轉移;2、舒尼替尼:主要用于伊馬替尼一線藥物治療失敗以后,它的疾病控制時間是在6個月左右,但是副作用還是比較多的,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乏力、口腔炎、蛋白尿,所以需要做一個相應的監測,而且藥物調整也會比較多;3、瑞戈非尼:主要用于伊馬替尼和舒尼替尼兩線治療失敗的藥物選擇,瑞戈非尼對于胃腸道間質瘤的疾病控制時間大概在5個月,可以保持腫瘤的穩定,同樣這個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會比較大,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患者會由于副作用的出現,而出現劑量的調整,甚至劑量的中斷;4、瑞派替尼:這個藥物是近兩年新上市的,它對于幾乎所有的基因突變類型都可能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四線的治療結果來講,它的疾病控制時間達到了7個月,好于原來二線藥物和三線藥物治療的結果。所以說這個藥物目前來講在CSCO指南當中,已經把它推薦到二線來治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這個藥物的副作用非常輕,它對于劑量的調整、中斷幾乎不會發生;5、阿伐替尼:是針對特殊的PDGFRα18外顯子D842V突變的一個藥物,針對這一特殊類型的胃腸道間質瘤,它的疾病控制非常令人滿意,所以是一線用于 PDGFRα18外顯子D842V突變的,晚期胃腸道間質瘤的一個首選藥物。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