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知名乳制品企業紅旗生產的產品中被檢查出含有致病性微生物阪崎腸桿菌。據悉,當地食藥監在此之前已要求其整改,但其并未理會。目前,紅旗成為國內首家幼兒羊奶粉涉嫌刑事犯罪的企業。
5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紅旗乳業生產的1批次嬰兒配方羊奶粉檢出致病性微生物阪崎腸桿菌。而在此之前,食藥監部門責令紅旗乳業整改、停工,但其并未執行。最終,紅旗乳業因涉嫌構成刑事犯罪,日前已被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陜西食藥監督系統一名人士對記者稱,2015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對嬰幼兒奶粉的執法力度明顯加大,但國內羊奶粉企業涉嫌構成刑事犯罪被移交公安部門,還是首次。
紅旗乳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記者查閱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審計通告發現,紅旗乳業在生產許可條件保持、原輔料采購驗收、物料儲存防護等多個方面均存瑕疵。
乳企未執行停工整改
紅旗乳業案件移交公安部門事宜,源于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6年一季度的抽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公開信息顯示,紅旗乳業2015年9月27日生產的1批次愛馨多牌優智嬰兒配方羊奶粉,被檢出致病性微生物阪崎腸桿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陜西省食藥監局2016年2月2日收到上述紅旗乳業的抽檢報告后,啟動了核查處置工作,并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責令該企業停止經營,按一級召回不合格產品,開展調查工作。
調查發現,該批產品共計生產1212包,自檢及留樣9包,實際銷售132包。至2月22日,共召回不合格產品1071包。
事實上,紅旗乳業違規行為的嚴重性不止于此。
陜西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在檢查時發現,在本次抽檢之前的2015年7月至9月期間,紅旗乳業在生產嬰兒配方羊奶粉的過程檢驗及出廠檢驗中,對不合格產品未按國家相關標準出具不合格檢驗報告,也未按照法定義務停止生產。
這就意味著,這家公司在接收到食藥監部門的整改、停工通知后,未予執行。
2016年4月27日,陜西省食藥監局下發了《關于對陜西紅旗乳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不合格嬰幼兒配方乳粉核查處置情況的公告》。這份公告稱,紅旗乳業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羊奶粉的行為,已涉嫌構成刑事犯罪,陜西省食藥監局將該案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陜西食藥監督系統一名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2015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對嬰幼兒奶粉的執法力度明顯加大,但國內羊奶粉企業涉及刑事犯罪被移交公安部門,還是首次。
多環節均被曝出問題
作為國內首例涉嫌構成刑事犯罪、被移交公安機關的乳企,紅旗乳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審計通告發現,紅旗乳業在生產許可條件保持、原輔料采購驗收、崗位人員培訓、生產過程控制、物料儲存防護、檢驗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問題。
在國家食藥監總局2月26日出具的審計原文中,紅旗乳業部分場所、設備設施未持續保持生產許可條件存在問題,比如,倉庫環境條件較差,原料倉庫房頂霉變、漏水,酒精庫無防爆燈、防鼠板。
此外,紅旗乳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亦不到位,生鮮乳的部分檢驗項目沒有進行批批檢驗,未能提供營養素包的成分說明、合格證明,甚至檢驗人員上崗安全培訓也有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紅旗乳業官網看到,紅旗乳業聲稱自己是“在國內嬰兒乳制品企業中第一家提出以制藥的標準生產嬰幼兒奶粉”,然而上述審計報告透露,紅旗乳業審計處檢驗能力不足,現場檢驗能力考核顯示,硒、鈉、維生素B2、維生素D、硝酸鹽、泛酸檢驗能力不足。
除此之外,紅旗乳業在崗位人員培訓、原輔料采購驗收方面亦存在問題。
乳業專家宋亮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稱,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羊奶粉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內羊奶粉產值幾乎逐年翻番,引來企業紛紛逐利羊奶粉行業。但正是基于較短的成長時間,目前行業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亂象叢生。
宋亮稱,逐利的后果就是魚龍混雜,乳業質量良莠不齊,本次紅旗乳業涉嫌構成刑事犯罪被移交公安機關,就屬于羊奶粉企業亂象遭罰的極端例子。
然而,紅旗乳業并不屬于家庭式的作坊。該公司官網顯示,地處陜西西咸新區的紅旗乳業,由陜西第一家乳品制造企業改制而來,改制之后,目前股東為兩名自然人。紅旗乳業目前旗下有8個大系的奶粉產品。該公司還稱,將以“2017年海外上市”為目標。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通過紅旗乳業官方網站公開電話聯系采訪,但截至發稿時,該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未能獲得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