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發生在胃粘膜的充血、水腫和糜爛,內鏡下可見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通常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
【病因學】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季萬勝
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二、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變持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形成慢性胃炎。
三、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如濃茶、烈酒、辛辣或水楊酸鹽類藥物。
四、十二指腸液、膽汁反流。
五、免疫因素:部分患者在胃液或萎縮粘膜內找到壁細胞抗體、血液有內因子抗體
【病理改變】
1、慢性淺表性胃炎:以胃小凹之間的固有膜內有炎性細胞浸潤為特征,主要是漿細胞、淋巴細胞,偶有嗜酸細胞。固有膜常見水腫、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體正常。輕度:炎性細胞浸潤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中度:炎性細胞超過粘膜的1/3,但不超過全層的2/3者;重度:炎癥細胞浸潤達全層者。
2、慢性萎縮性胃炎:除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變外,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粘膜不同程度變,常見幽門腺化生(假幽門腺)和腸腺化生
【臨床表現及診斷】
1、 慢性胃炎癥狀無特異性,大多數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
2、 大多無明顯體征,有時可有上腹部輕壓痛。
3、 X線檢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
4、 在我國約有50-80%患者在胃粘膜中可找到幽門螺旋桿菌。
5、 故確診要靠胃鏡檢查及胃粘膜活組織檢查。 一、淺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規則的上腹隱痛、腹脹、噯氣等,尤以飲食不當時明顯,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類患者胃鏡證實糜爛性及疣狀胃炎居多。 二、萎縮性胃炎:不同類型、不同部位其癥狀亦不相。胃體胃炎一般消化道癥狀較少,有時可出現明顯厭食、體重減輕,舌炎、舌乳頭萎縮。萎縮性胃炎影響胃竇時胃腸道癥狀較明顯,特別有膽汁反流時,常表現為持續性上中腹部疼痛,于進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膽汁的嘔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燒灼感,有時可有反復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嘔血。
【胃鏡下改變】
一、淺表性胃炎: 粘膜充血水腫、呈花斑狀紅白相間的改變,且以紅為主,或呈麻疹樣表現,有灰白或黃白色分泌物附著,可有局限性糜爛和出血點。
二、萎縮性胃炎 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紅色,可呈淡紅色、灰色、灰黃色或灰綠色,重度萎縮呈灰白色,色澤深淺不一,皺襞變細、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見如樹樹狀或網狀。有時在萎縮粘膜上見到上皮細胞增生而成的顆粒。萎縮的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爛灶。
三、慢性糜爛性胃炎 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潰瘍、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等伴發,亦可單獨發生。主要表現為胃粘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粘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統分類中它屬于特殊類型胃炎,內鏡分型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
【慢性胃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一、胃癌:慢性胃炎之癥狀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適、貧血等少數胃竇胃炎的X線征與胃癌頗相似,需特別注意鑒別。絕大多數患者纖維胃鏡檢查及活檢有助于鑒別。
二、消化性潰瘍:兩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潰瘍以上腹部規律性、周期性疼痛為主,而慢性胃為疼痛很少有規律性并以消化不良為主。鑒別依靠X線鋇餐透視及胃鏡檢查。
三、慢性膽道疾病:如慢性膽囊炎、膽石癥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的癥關,易誤診為慢性胃炎。但該病胃腸檢查無異常發現,膽囊造影及B超異常可最后確診。
四、其他: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而延誤診治全面細微的查體及有關檢查可防止誤診。
【慢性胃炎應該如何預防】
慢性淺表性胃炎,預后良好,少數可演變為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有重度腸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者有癌變可能,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為5%左右。
預防
(一)主要是增加機體抵抗力,鍛煉能夠適應環境改變的能力。
(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衛生,起居有節。
(三)避免或減少對胃刺激性過大的食物。
(四)及時、妥善地處理急性胃炎。
(五)去除體內的感染病灶(口、鼻、咽喉)。
【慢性胃炎可以并發哪些疾病 】
一、出血
二、貧血:1、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2、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三、胃潰瘍: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治。
四、有兩種情況的慢性胃炎易癌變:1、慢性胃炎伴惡性貧血者,癌變率高出20倍以上;2、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治療 】
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無癥狀者毋需治療。
1.宜選擇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忌煙酒、濃茶、進食宜細嚼慢咽。
2.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可用德諾(De-Nol)0.24Bid;羥氨芐西林0.5,gid或1g Bid;甲硝唑0.2gid的三聯療法,青霉素試驗陽性者可選用其他抗生素如四環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等。
3.腹脹、惡心嘔吐者可給予胃腸動力藥;有高酸癥狀者可給樂得胃或泰胃美,但萎縮性胃炎者應忌用制酸劑。有膽汁反流者可給硫糖鋁及胃腸動力藥,以中和膽鹽,防止反流。
4.萎縮性胃炎可給予養胃沖劑、維酶素、胃復春等,伴惡性貧血者應給予維生素B2和葉酸。
5.外科手術適用于萎縮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腸腺化生。
大部分淺表性胃炎可逆轉,少部分可轉為萎縮性。萎縮胃炎隨年齡逐漸加重,但輕癥亦可逆轉。因此,對慢性胃炎治療應及早從淺表性胃炎開始,對萎縮性胃炎也應堅持治療。
一、消除病因 祛除各種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進食對胃粘膜有強刺激的飲食及藥品,戒煙忌酒。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暴飲暴食。積極治療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二、藥物治療:疼痛發作時可短期應用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合劑、哌吡氮平等。胃酸增高如疣狀胃炎可用抑酸藥,如奧美拉唑。胃酸缺乏或無酸者可給予1%稀鹽酸或胃蛋白酶合劑,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藥。胃粘膜活檢發現幽門螺桿菌者加服抗菌素。
可選用的中成藥
1,飲食停滯型: 加味保和丸、開胃山楂丸、山楂內消丸、山楂丸、木香檳榔丸、沉香化滯丸、開胸順氣丸。
2.寒凝停滯型:良附丸、胃氣痛片、十香止痛丸。
3.肝胃不和型: 香砂養胃丸、香砂平胃丸、舒肝健胃丸、木香順氣丸、沉香化氣丸、健胃片、舒肝和胃丸、沉香舒氣丸、氣滯胃痛沖劑。
4.肝胃郁熱型: 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胃益膠囊。
5.脾胃虛寒型:理中丸、桂附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參桂理中丸、健脾丸、溫中健胃丸、枳術丸、開胃健脾丸、枳實消痞丸、虛寒胃痛沖劑、溫胃舒沖劑:。
6.胃絡瘀血型: 元胡止痛片。
7.胃陰虧虛型: 玉竹沖劑。
三、手術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度異型增生在目前多認為系癌前病變,有人主張應考慮手術治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