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病是可以預防的。
古人認為,真正醫術高超的醫生應該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強調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止傳病。隨著對胃腸道疾病的認識和逐漸深入,人們也逐漸意識到胃腸疾病預防的重要性。科學家研究發現,胃腸道疾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常玉英
預防的目的包括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惡化。做到以下幾條,可以預防控制疾病,防患于未然。
一、生活要規律節制
1. 飲食要規律。進餐時間要規律,不能過早或過晚;營養應全面,不能好吃的就無節制多吃,不好吃的就吃得過少或者不吃;飲食要節制,即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一定量的食物存在,防止胃酸侵蝕胃壁黏膜。
2. 作息要規律。要注意調節生物鐘,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工作和生活,注意勞逸結合,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防止過度疲勞,不能養成不良的作息習慣,隨自己意愿任意安排工作或休息時間。
二、飲食要清淡衛生
1. 飲食要清淡。傳統中醫認為胃腸病患者要保持胃腸的沖和之氣,就應該以素食淡飯為主食,適當添加一些肥甘厚味之品,如肉類等。現代研究也進一步表明,胃腸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容易消化為宜,慎食一些刺激性較大、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牛肉、紅薯、糯米制品等),進食時做到細嚼慢咽,并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以防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腸病。
2. 飲食要衛生。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不衛生,進食了腐敗變質的食物會導致感染、中毒,引發胃腸道疾病。所以我們在選擇食物時,要注意新鮮、干凈為宜。
3. 情緒樂觀穩定。傳統中醫認為情志因素是胃腸道疾病的重要發病原因,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胃腸道疾病與人的情緒變化、心理狀態密切相關,過度的緊張、悲傷、恐懼、憤怒、憂慮或者情緒不穩、起伏不定、大悲大喜都可能誘發胃腸病。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不要患得患失,避免過度的幾長、悲傷、恐懼、憂慮等不良情志因素的刺激,也能達到預防和治療胃腸病的目的。
4. 衣被要防寒保暖。寒冷也是胃腸病的誘發因素。如果不慎受涼,患者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同時,寒冷可使胃腸腺體分泌增加,甚至引發應激性潰瘍等。因此, 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5. 用藥要規范謹慎。調查表明,臨床上所見的胃腸病,有相當數量是用藥不當引起的,更有甚者因為用藥不當導致胃腸出血、穿孔等。所以要防治胃腸病,首先要做到用藥規范,避免濫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如因病確需要服用有胃腸道刺激的藥物時,應在飯后服用或同時加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所以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6.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積極鍛煉身體,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也有利于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提高胃腸道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減少發病的幾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