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為一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約50~80%,且隨年齡而增加,其組織學變異程度較大,癥狀與內鏡下和病理學改變的嚴重程度不一致。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青海濤
常見病因: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機制和遺傳因素、十二指腸液反流及刺激食物、酗酒、服用NASID藥物等有關。
常用分類:根據內鏡下表現和病理組織學改變,我國大多數醫院臨床上仍將其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
如何預防慢性胃炎?
1. 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生慢性胃炎。
2. 戒煙忌酒: 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煙會引起膽汁反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慢性胃炎發生率明顯增高。應戒煙忌酒。
3. 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長期濫用此類藥物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潰瘍。
4. 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 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5. 注意飲食: 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盡量避免,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多吃含維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預后如何?
一般預后良好,絕大多數是Hp相關性胃炎,而Hp自發清除少,因此,慢性胃炎可持續存在,但多數無癥狀。少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可發展為慢性多灶性萎縮性胃炎,而慢性多灶性萎縮性胃炎常合并腸化生,少數可合并異型增生。極少數中、重度萎縮性胃炎經長期演變可發展成胃癌。
慢性胃炎與hp感染的關系
Hp相關性胃炎約15~20%會發展為消化性潰瘍,胃竇炎癥為主者易發生十二指腸潰瘍,而多灶性萎縮性胃炎易發生胃潰瘍,且發展為胃癌的危險性增加。慢性胃炎伴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危險性增加,輕度異型增生的癌變率為2.53%、中度4~8%、重度10~83%。Hp感染者胃癌的危險性增加6倍,胃體粘膜重度萎縮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比無或輕度萎縮者高5.8倍。Hp相關性胃炎還可發生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治療
(一)飲食和去除不利因素
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粗糙食物、過熱性飲料、酗酒、咸食等。盡可能發現并祛除導致慢性胃炎的各種病因,停藥、戒酒、戒煙等。
(二)精神及安慰治療
人們對于慢性胃炎的恐懼更多地偏向于擔心胃炎會癌變。一些臨床觀察發現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胃腸激素釋放失衡在慢性胃炎發病機制中起一定作用。在治療中對患者的緊張、焦慮、激動、暴躁、憂傷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的生活方式要予以足夠重視。目前僅萎縮性胃炎與胃癌有一定關系,故應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使其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避免加重患者精神負擔。
(三)藥物治療
1、胃粘膜保護藥 胃粘膜保護藥其主要作用是增強胃粘膜屏障功能,增強胃粘膜抵抗損害因素的能力。對于有反酸、胃灼熱、胃痛癥狀及胃鏡提示有粘膜糜爛出血者,可給予粘膜保護劑。(1)硫糖鋁 (2)鉍劑 (3)替普瑞酮
2、促胃動力藥 對于飽脹不適、噯氣者可給予胃腸動力藥。
(1)嗎丁琳 (2)莫沙必利
3、抑酸藥 慢性胃炎患者胃酸可高可低,應用抑酸藥可提高胃內PH值,減輕H+對胃粘膜的損害即H+的反彌散程度,為胃粘膜的炎癥修復創造有力的局部環境。
(1)H2受體拮抗劑(2)質子泵抑制劑。常用代表藥物: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一般使用標準劑量,每日一次多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4、Hp根除療法:Hp陽性的活動性胃炎,應根除Hp。
5、其它治療:
(1)老年性萎縮和腸化;胃粘膜營養性藥物,如:胡蘿卜素、葉酸、鋅、VitE等。
(2)對胃粘膜腸化和不典型增生,給予維生素C、E和葉酸,定期內鏡隨訪,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度異型增生在目前多認為系癌前病變,主張應考慮手術治療,可行內鏡下ESD術完整切除病灶,不需外科手術但可達到治愈的效果。
(3)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療:無特殊,惡性貧血時可注射VitB12。對消化功能較差的患者可予稀鹽酸、消化酶。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