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一般對血壓低于90/60mmHg的狀態稱為“低血壓”,它可能由生理或病理等因素造成。專家介紹,低血壓可分為急性低血壓與慢性低血壓兩大類,其中急性低血壓是指血壓由正常較高水平突然下降,其主要表現為暈厥與休克兩大臨床綜合征;而我們經常所說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可能由內分泌功能紊亂、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等所致,其中也包括體位性低血壓。
很多低血壓患者都伴有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睡眠不良、胃口不好等癥狀,但也有人無明顯不適。專家介紹,出現這些癥狀的主要原因是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人體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同時,人體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也受到影響。不但如此,長此以往,我們的身體可能還出現其他功能下降,如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癡呆,跌倒導致骨折發生,心情壓抑等情況經常發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看的出來,相比于高血壓,低血壓很容易被人忽視,甚至及時發現了也會置之不理。但是,低血壓的危害是不容小覷的,低血壓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頭暈疲憊,應該去社區醫院測量一下血壓,如果是低血壓一定要小心對待。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