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病毒性肝炎

          發布時間:2016-05-13   來源:中華康網   

          西醫病名

          定義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臟腫大及肝功能損害,部分病人可有黃疸和發熱,隱性感染較為常見。病毒性肝炎可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種。

          病理生理

          第一階段病毒復制期,該階段是病毒經血液直接侵犯心肌,病毒直接作用,產生心肌細胞溶解作用。第二階段免疫變態反應期。對于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慢性期者),病毒在該時期內可能已不存在,但心肌仍持續受損。目前認為該期發病機理是通過免疫變態反應,主要是T細胞免疫損傷致病。

          西醫診斷

          標準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

          1984年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病毒性肝炎的診斷,要依據流行病學、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及動態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必要時可做肝活體組織檢查。

          病毒性肝炎的命名應包括病名、病原學分型及臨床分型,例如: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亞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HBsAg(-)、慢性遷延型。

          一、病原學分型

          (一)甲型

          1.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陽性者。

          2.急性期、恢復期雙份血清抗-HAVIgG效價呈4倍以上升高者。

          3.急性期早期糞便抗-HAV免疫電鏡查到HAV顆粒者。

          4.急性期早期糞便中查到HAAg者。

          以上四項中任何一項陽性就可確診。

          (二)乙型

          1.血清HBsAg陽性或伴HBcAg陽性者。

          2.血清HBsAg陰性,但抗-HBcIgM陽性,或抗-HBs或抗-HBc陽性者。

          3.血清HBV-DNA或DNA多聚酶或HBcAg或抗HBc陽性者。

          4.HBV感染指標不明顯或只有抗-HBc一項指標陽性,肝內HBcAg、HBsAg或HBV、DNA陽性者。

          以上四項中任何一項陽性就可診斷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至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由于我國無癥狀HBsAg攜帶者很多,這些人如再感染非甲非乙型肝炎或其他急性肝炎,極易誤診為急性乙型肝炎,因此需仔細鑒別,特別是進行科研時對急性乙型肝炎的確診更要慎重。

          一般可參考以下幾點:

          (1)發病不久,經靈敏的方法檢測HBsAg陰性,發病后陽轉,且滴度較高者。

          (2)急性期血清抗-HBcIgM的高滴度,抗-HBcIgG低滴度,恢復期恰恰相反者。

          (3)急性期HBsAg高滴度,恢復期持續陰轉者。

          (4)急性期抗-HBc陽轉或恢復期抗-HBs陽轉者。

          (5)有明確的受染者(如輸入HBsAg陽性血液),且潛伏期符合,發病后HBsAg陽性者。

          慢性肝炎的病原學確診更難,一般分為HBsAg陽性和HBsAg陰性即可。無癥狀HBsAg攜帶者:無任何臨床癥狀及體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癥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者。

          (三)非甲非乙型

          1.凡不符合急性甲、乙型肝炎病原學診斷指標,并排除巨細胞病毒EB病毒感染等(無特異性IgM抗體)及其他已知原因之肝炎,如藥物性肝炎者,可診為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2.凡慢性肝炎患者HRV感染指征全部陰性,并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他已知原因之肝炎者,可診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3.凡呈水源、食物暴發流行特征,又不符合甲型肝炎病原學診斷標準者,可診為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甲、乙、非甲非乙型肝炎可合并感染,亦可重疊感染,故在病原診斷時應認真辨別。

          二、臨床分型

          (一)急性肝炎1.急性黃疸型。2.急性無黃疸型。

          (二)慢性肝炎1.慢性遷延性。2.慢性活動性。

          (三)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2.亞急性重型。

          (四)淤膽型肝炎。

          三、各臨床型的診斷依據

          (一)急性肝炎

          1.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應根據流行病學資料、癥狀、體征、化驗及病原學檢測綜合判斷,并排除其他疾患。

          (1)流行病學資料:密切接觸史指與確診病毒性肝炎病人(特別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經常接觸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糞便)而未采取防護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內曾接受輸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嚴格的藥物注射、免疫接種、針刺治療等。

          (2)癥狀:指近期內出現的持續幾天以上的,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癥狀,如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腹脹、溏便、肝區痛等。小兒尚多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精神不振、懶動,常有發熱。

          (3)體征:指肝腫大且有動態性變化并有壓痛,部分病人可有輕度脾腫大。小兒肝大較明顯,脾大較多見。

          (4)化驗:主要是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增高。

          (5)病原學檢測:見前。

          凡流行病學資料、癥狀、體征、化驗四項中三項明顯陽性(應包括化驗陽性)或化驗及體征(或化驗及癥狀)均明顯陽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確診。

          凡近期內單項血清谷丙轉氨酶增高,或僅有癥狀、體征,或僅有流行病學史及(2)、(3)二項中一項,均為可疑者。對可疑者,應進行動態觀察或結合其他檢查(包括肝活體組織檢查)做出診斷。可疑者如病原學診斷為陽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以確診。

          2.急性黃疸型肝炎:凡急性發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癥狀、體征及化驗異常,血清膽紅素在1.Omg/dl以上,尿膽紅素陽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黃疸,可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

          (二)慢性肝炎

          1.慢性遷延性肝炎(慢遷肝):有確診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 (有時不明確),病程超過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較輕,可有肝區痛和乏力,伴有血清轉氨酶升高或輕度肝功能損害,而不夠診斷慢活肝者,或肝活體組織檢查符合慢遷肝的組織學改變者,皆可診為慢遷肝。2.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活肝)。

          (1)癥狀:既往有肝炎史(有時不明確),目前有較明顯的肝炎癥狀,如乏力、食欲差、腹脹、溏便等。

          (2)體征:肝腫大,質地中等硬度以上,可伴有黃疸、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

          (3)實驗室檢查: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反復或持續升高伴有濁度試驗(麝濁、鋅濁)長期明顯異常,或血漿白蛋白減低,或白/球蛋白比例明顯異常,或丙種球蛋白明顯增高,或血清膽紅素長期或反復增高。

          (4)肝外器官表現:如關節炎、腎炎、脈管炎、皮疹或干燥綜合征等,其中以腎炎較多見。以上四項中有三項為陽性,或第(2)、(3)兩項為陽性,或肝活體組織檢查符合慢活肝的組織學改變者,皆可診斷為慢性活動性肝炎。

          慢活肝的重型:表現同亞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活肝的病史、體征及嚴重肝功能損害。

          慢遷肝及慢活肝的鑒別有時十分困難,必要時應進行肝組織學檢查。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即暴發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內迅速出現精神、神經癥狀(嗜睡、煩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等),而排除其他原因者,患者肝濁音區進行性縮小,黃疸迅速加深,肝功能異常(特別是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應重視昏迷前驅癥狀 (行為反常、性格改變、意識障礙、精神異常),以便作出早期診斷。 因此,急性黃疸型肝炎病人如有高熱、嚴重的消化道癥狀(如食欲缺乏、頻繁嘔吐、腹脹或有呃逆),極度乏力,同時出現昏迷前驅癥狀者,即應考慮本病。即或黃疸很輕,甚至尚未出現黃疸,但肝功能明顯異常,又具有上述諸癥狀者,亦應考慮本病。小兒中可有尖聲哭叫,反常的吸吮動作和食欲異常等表現。

          2.亞急性重型(即亞急性肝壞死):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8周以內具備以下指征者。

          (1)黃疸迅速上升(數日內血清膽紅素上升大于1Omg/dl),肝功能嚴重損害(血谷丙轉氨酶升高或有酶膽分離、濁度試驗陽性、白/球蛋白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或膽堿脂酶活力明顯降低。

          (2)高度無力及明顯食欲減退或惡心、嘔吐,重度腹脹及腹水,可有明顯出血現象(對無腹水及明顯出血現象者,應注意是否為本型的早期)。可出現程度不等的意識障礙,后期可出現腎功能衰竭及腦水腫。

          (四)淤膽型肝炎

          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常較輕。常有明顯肝腫大,皮膚瘙癢。肝功能檢查血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表現為梗阻性黃疸。如堿性磷酸酶、γ-轉肽酶、膽固醇均明顯增高,谷丙轉氨酶中度增高,而濁度試驗多無改變。梗阻性黃疸持續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內外梗阻性黃疸(包括藥原性等)者,可診斷為本病。

          四、病毒性肝炎肝病理組織學診斷標準

          肝穿刺活檢對病毒性肝炎的診斷和分型十分重要。如慢活肝和慢遷肝以及慢活肝和肝硬化,單從臨床上有時不易鑒別,但在病理上則有明顯的不同。

          肝穿活檢如標本取材過少,可以影響病理診斷的正確性,如肝硬化的穿刺活檢組織中未包括完整的假小葉,或慢肝、慢活肝的活檢組織中沒有匯管區時,則可能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組織學改變

          1.變質壞死性改變

          (1)疏松及氣球樣變:肝細胞增大,胞漿疏松而淡染,如腫脹細胞的直徑比正常肝細胞大一倍以上者稱之為氣球樣變,偶見膽管上皮腫脹和氣球樣變。

          (2)嗜酸性變:肝細胞胞漿紅染,胞體縮小,胞核深染而固縮。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

          本文延伸閱讀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病毒性肝炎的癥狀依病情輕重的不同而不同,其具體臨床表現如下所述。一、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潛伏期在15天~45天之間,平均25天,總病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通城县| 长乐市| 双牌县| 义马市| 乳山市| 利津县| 峨边| 兰溪市| 江永县| 开江县| 绩溪县| 东海县| 瑞金市| 三门峡市| 林芝县| 清水县| 同德县| 阿克陶县| 拜城县| 平塘县| 铅山县| 杭州市| 怀柔区| 内江市| 驻马店市| 克东县| 仲巴县| 茶陵县| 滦平县| 衡阳县| 读书| 巨野县| 凯里市| 收藏| 库伦旗| 莱西市| 利津县| 永城市| 阳江市| 仁寿县|